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前景如何
我不知道你具体的是指哪个方面,我现在就直接举个建筑企业的例子,作为对你的参考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
摘要: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综合载体的特性,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走出去”的先头部队,虽然它的主业是工程承包和劳务技术,但它的视角和业务覆盖面是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它是通过中外合作的重要桥梁、信息渠道和具体组织者,对国内其他行业走出国门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跨国经营
一、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我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即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始于1979 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而发展。在20多年间,这项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是初创期,这一期间,我国只有中建总公司、中国路桥公司、中土公司、中国成套设备公司四家企业开展对外承包业务及劳务输出业务,数千人次进入中东、非洲地区。80年代为成长期;中建总公司向关岛建筑市场输出劳务,各大建筑企业在境外设立经理部,在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90年带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项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行业累计合同额1114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2.16%,累计营业额83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23.46%,年度合同额也从最初的几千美元扩大到近150亿美元。去年年底,国内的各种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达2000多家,市场也从少数几个国家发展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我国有34家公司入选。它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已从最初只能实施经援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分包,发展到如今能进行工程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及融资总承包等多种形式,项目的规模逐渐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承包工程地域范围从主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向美洲。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有良好的信誉,其实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入世”带给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企业直接融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对外经企业来讲,一方面,势单力薄的窗口企业,很难与国际上颇具实力的大承包商抗衡,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准入和各种壁垒的取消,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经营空间和发展机遇。
1.面临的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据美国ENR 预计,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建设投资规模,今后几年将保持5.1%的年均增长率,到2003年将达到4.1万亿美元的规模。国际工程投资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政府投资,还有私人投资、混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等。中国加入WTO后,世界市场的准入和多边磋商机制等平等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外经企业对外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经济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中国建筑市场将对外进一步开放,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外国的工程市场也相应对中国更多的开放,在一些国家消除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如韩国、日本建筑业市场相对比较封闭,过去,中国企业要进入这些市场非常困难,中国加入WTO后,可以根据市场互换原则,向这些国家提出市场开放要求,从而获得发展机会。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很多国家政府和私人机构出资的项目我国公司不能参与,只能做当地如国家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以及部分外国私人投资的外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很多。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参加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在承揽东道国的外资项目的同时,可以承揽更多东道国政府和私人投资的项目;可享受世贸组织139个成员方150多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承包工程带动更多的建筑设备材料的等产品的出口,同时我国政府出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考虑,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资源合作开发和境外投资,也将给我国的对外工程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另外,入世后,我国将有更多的国内有实力的工程公司获得对外经营权,进入国际工程市场,从而也将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总体规模的扩大。
2.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经济资源跨国界在世界范围自由、全面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由于西方发达大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即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可能被“边缘化”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或成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牺牲品的尖锐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各国工程建设投资的来源更加多样,不仅有政府投资,而且有私人投资、混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增长缓慢,国际直接投资继续增长,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增加。投资来源的多样化,使世界承包工程市场更趋多元。由于承发包方式的变化,带资承包等成为普遍现象,承包商帮助业主解决资金问题成为中标的重要因素。BOT或 BOOT等运作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重大招标工程中主要内容,这无疑为资金实力雄厚,综合经营能力强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中的资金匮乏的承包商欲突破原有的经营方式,广泛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障碍,这种由资金实力和综合经营能力决定的商业机会在短期内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可望不可及的。
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内涵要求增大。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方式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得到西方监理公司的认可;设计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对外工程项目档次的提高。国际承包市场上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土木建筑工程正在减少,新技术、新建材、新型建筑方式、新型管理模式和施工方法运用普遍。价格竞争已不再是中标的主要因素,采用的技术、设备、资质、业绩、施工方式、管理方式等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大承包商依靠雄厚的资金、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管理、先进的技术等优势,采取了带资承包、BOT、BOOT等经营方式占领了国际市场。而我国虽然劳动力和设备成本水平相对较低,但缺乏新技术、新材料、高科技含量的成套专业化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等关键因素的整体支持。仅靠单一的工程承包施工所形成的经营结构,不利于深度开发市场。必须由施工逐步发展为设计、咨询等多元化领域的经营,这样才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和提高中标率。
三、市场选择对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
1.市场定位: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根据市场的客观需求和自身的核心能力确定本企业的市场定位,这是选择企业目标市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可以放在一个由开拓地区、介入层次和项目类型所构成的三维坐标系里来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
2.地区定位:
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大致划分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等级市场:处于高度发展水平上的欧洲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并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市场;处于低水平并眼下尚无明显增长的亚、非、拉部分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相对于第类高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建造成本的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均还满足不了要求,除了我们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之外,其他方面均没有竞争优势。相对于第三类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建造成本的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我们现有的技术和管理往往无用武之地,我们的建造成本也很难为当地市场所接受。只有第二类正在快速增长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建筑市场,价格上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具有明显的优势。
3.项目定位
我国企业或境外机构对外投资的建设项目。随着入世,中国境外投资迅猛增长,国内一批行业(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纺织、家电、服务等)排头兵和具有名牌商品的优秀企业(海尔、康佳等)逐步加入赴境外开办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系列,取得较好成效。这些企业在投资地点、一般都要兴建一些工程项目。我们应全力跟踪我国有海外投资意向的企业和机构,以经援、政府协议贷款项目和我国企业国外投资项目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和捷径。积极跟进由著名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贷款、投资或承包的工程。
4.调研信息 把握市场
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地域分布广、项目类型复杂、涉及环节多、要求严、竞争十分激烈、风险大,把握国际市场的状况和动态就显得优为重要。
三大类信息:国际市场的宏观信息,包括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关税、货币汇率、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社会治安、语言环境等等。这些是我们选择、确定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的客观依据。国际建筑市场的中观信息。包括各国、各地区基本建设材料价格、建筑劳务价格、施工机械租赁价格、其他施工资源(如施工水电、通讯、场外辅助用地等等)以及交通运输和生活消费的价格等。这类信息是对某一地区工程投标报价的依据。国际工程项目的微观信息,包括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所在地、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投资渠道、业主资信、中介人背景、可能的招标时间、招标方式、招标范围等等。这类信息是我们选择、确定拟投标工程项目以及进行项目前期商务策划的依据。
四、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推动和管理
为使建筑企业在加入WTO 后更加稳健地走出国门,政府部门特别是有关管理机构应加大对行业的推动和管理力度,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如充分利用政府间谈判,帮助企业开拓工程承包市场,保护我企业在项目所在国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对外承包工程的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对外承包工程法规,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的监管手段和措施;通过法律手段整顿经营秩序,倡导公平竞争等。作为支持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进出口银行要适应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行业中介组织也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协调、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承包工程企业广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有关部门应按其使用比例相应制定分档次,有差别的鼓励政策;在税收、资金等方面也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与专业院所联合,在项目设计、咨询与施工等方面共同开发市场,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
2.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从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是靠新技术、新材料、雄厚的资金和新的运作方式来支持的,从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看,短期内解决技术、资金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开发境外建筑市场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我国承包工程行业的优势与潜能,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利用大经贸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与国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首先,以原有老市场和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程度要求较低的非洲,俄罗斯及中东国家,部分拉美国家为重点。积极尝试以工程,劳务,贸易与境外来料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借以提高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本实力。为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挺进作好准备。
其次,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优势,积极与拥有新技术、新材料,且有资金实力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材料,尽快掌握新配方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三,承包工程企业要积极与石化、交通、电力、水资源工程、环保及工业制造等多种类型的科研院所实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联合,积极尝试设计、咨询与施工的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和承包工程的科技含量,降低综合经营成本。科研院所与承包工程企业联袂参与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它有助于加速拉近我国企业与知名承包商之间的距离。
第四,企业要利用境外机构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国际承包市场的变化特点和走势,加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研究与应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企业工程(建筑)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动态战略调整,拉动企业经营触角,不段向市场的纵深地带延伸。
第五,承包工程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成本核算约束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标准成本定额体系,真正体现施工效率高、劳动成本低、工程质量好的优势。为使有竞争力的企业真正能以低成本的优势占有市场,扩大份额,又能有效地避免内部企业间的非理性竞争。
3.立足当前,适应未来,争取更大的发展。
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来说,亚洲和非洲市场是比较成熟和稳固的。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亚、非洲一些国家吸引了世界的关注。这些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建筑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都跟不上,因此中国承包工程队伍在当地非常受欢迎,而且利润较高,资金回收容易。在开拓对外承包市场的战略上,应大力发展越南、柬埔寨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南非、西非地区的市场;密切留意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恢复建设;伺机进入中东市场。
(1)在战术上,应先确定立足点,以点带面,横向发展。现各国际承包商多数有驻外机构或驻外办事处,以获得工程招标、建材价格、当地人工、当地政策法规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承揽当地工程和赚取合理利润是很重要的。我国公司可以利用熟悉当地情况的关系,以“少赚、不赚甚至微亏”的原则,打入当地承包市场;再以此为立足点,建立当地办事处,进一步承揽当地承包工程,以弥补损失,实现效益;并带动机电出口、劳务输出和贸易往来。
(2) 对外承包工程是一项规模大、资金集中、周期长、技术密集、牵涉范围广的工作。在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事业上,目前我国海外工程公司不能回避的劣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金短缺。目前国际上能取得大型项目、效益丰厚的项目大多数是采用带资承包、买方信贷、BOT 方式的工程。通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议标或有限招标的方式投标。假如能承揽到大型的境外承包工程,我们必须解决筹集资金问题,或联合资金雄厚的建筑企业组成集团,共同承建境外工程。但是,联合的建筑企业绝对不能是挂靠企业。因为总利润并不高,层层分包往往导致施工队伍赚不到钱,从而引起的偷工减料、贻误工期将对我们的信誉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假如承揽到的是中小型的境外工程,我们可以籍此建立一支自己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管理和技术的实力,才能真正实现效益和持续发展。
迎接国际商贸新趋势的挑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和利用风险投资。加入WTO将会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融入高技术领域,发展风险投资、增加服务的附加值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不再仅仅局限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已经延伸到投资策划、项目设计、工程咨询、国际融资、设备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出口、项目运营、人员培训、后期维修等诸多领域,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综合载体和附加值较高的一种国际商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正从争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建筑市场,逐步转移到争夺能够带动本国或本公司技术与管理资源、建材或是机电产品出口的领域。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综合载体的特性,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走出去”的先头部队,虽然它的主业是工程承包和劳务技术,但它的视角和业务覆盖面是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它是通过中外合作的重要桥梁、信息渠道和具体组织者,对国内其他行业走出国门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我国的国际企业已经采用了哪些方式进行国际融资?举例说明
一、国际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资金,融资为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可一次性从商务部、财政中小企业融资征信系统今增家金融机构交行梯级贷款资金帮小,互联网正在改变商业规则,聪明老板使用慧聪买卖通。慧聪网中国领先的行业门户,提供中芯国际融资京东方行业资讯、中芯国际融资京东方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服务等,国际结算融资业务慧聪网时信息来源中国银行总网授信额度授信额度包括我行信贷部门或统一授信评审机构为单一客户核定的开证额度、信托收据,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慧聪网时分信息。
二、国际融资案例 :定义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国际融资越来越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方式和特点根据国际融资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层次来分类,有存在双重债权债务关系的间接融资,还有只含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直接融资。(一)直接融资1.国际债券融资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主要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两。
三、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一、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根据国际融资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国际融资开始于二战以后,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国际经贸往来迅速发展,国际资金融通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在日趋全球一体化的现代,,国际融资已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政府。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和趋势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无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无
无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无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无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有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有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给点分吧,很辛苦的
我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与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相悖。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金融业的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很小,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是77: 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8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这种资产结构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运行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许多优质客户进入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资产规模与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3月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已达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约为12454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资源,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就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实行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事实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的银行、证券商、保险公司分别处于无差异经营和无差异竞争的状态,包括机构发展和市场定位在内,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层次、有分工、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对金融业资源的总量利用造成了极大浪费。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深化改革,严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经营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业务范围狭小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多样化的业务具有内在平衡特征,可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人,分散金融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条件业已成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分离银行制度对于保证商业银行的规范运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分业只是阶段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要将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作为经营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市场信号能够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而且拥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拥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从法律上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第四,具有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监管。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继续深化,在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等,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已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证券市场也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我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实施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看,尽管我国仍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接近基本条件的要求。因此,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有着较大的可能性。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同时,《商业银行法》第三条中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以下业务: (1)开展基金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基金资产投资管理业务,适当时候可以设立金融产业基金,并让基金上市发行;(2)开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办理股票质押贷款、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清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3)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如进行项目的评估和资金安排;(4)开展企业并购业务,如帮助企业诊断和评级,帮助制定兼并战略,帮助设计企业产权结构等;(5)开展代客户理财业务,如为个人理财和为公司理财提供咨询服务;(6)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如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7)代理保险业务。通过上述法律允许业务的拓展,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现在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开办了部分上述业务,但力度还不够,效率还不高,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改善现有经营模式。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经营的限制,这种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银行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必然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着手按全能银行方向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据此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由于形势紧迫,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一些规定有必要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当前应当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为试点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推进全能银行。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看选择中国银行较为适宜,这是因为:第一,中国银行是我国海外业务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其在与当地银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最大,同时中国银行比较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投资银行的经验;第三,中国银行及其所属机构运作规范,比较容易进行监管。
我国现有金融机构种类繁多,门类复杂。金融机构种类繁多,有利于形成竞争,但也过多地加大了竞争成本,尤其是分业经营的前提下,其无差异竞争成本更大,我国金融业的普遍不景气状况也就难以改变。而整合现有金融机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也可以实现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设立分支机构,并实行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与此同时,则减少境内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内重组金融机构,实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并购或相互参股,并以一业为主,他业为辅,他业则以独立子公司形式存在,并分别设立账户,分别核算经营成果,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建立系统内垂直管理体系,从而防止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而此时的银行,成为金融集团公司,也就是综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如通过并购或相互参股,吸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金融机构,则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集团公司,下辖相互独立的四个子公司:商业银行公司、投资银行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既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业合一,又能在集团公司之下相互独立核算,甚至单独上市,从而成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国加入WTO后,大量涌进的外资银行将都是全能银行,是“混合编队”,中资金融机构以“单兵作战”形式是无法应对的,实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组现有金融机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是分业监管,监管部门有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改革趋势,统一监管也将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面对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和即将成为全能型的中资金融机构,不能不进行统一监管。为此,应制定统一的金融安全标准和监管标准。
当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时,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监管体系应适应被监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英国,政府已提出将9家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对每个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日本政府则打破银行、证券活动的限制,并成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大藏省则只负责监管法规的制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比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金融机构。在现阶段,则应加强人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统一标准,联手行动,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完善各项监管手段,制定金融风险国内、国际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电子技术进行适时监管,及时跟踪监测,分析各类金融机构的变化,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
融资结构的中国变化趋势
融资结构也称广义上的资本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现代金融制度中包括以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体系、服务于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各种体系发挥特有功能为资金融通提供。
应答时间:2022-0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发布于 2022-08-17 13:28:14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7 09:08:50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7 07:14: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7 14:4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