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论文选题

本文目录一览:

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经济管理学是一门既研究生产力,又研究生产关系及两者关系的学科。因此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是一门联合性的边缘学科。

根据城市的经济活动,城市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诸种:

1、生产性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管理,即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服从、适应城市经济正常运转的组织和管理。

2、与生产性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的组织和管理。

3、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计划管理。

4、为生资和生活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与管理。

5、包括城市居民住宅在内的城市所有理筑物的管理与规划。

6、与城市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城市财政、金融、商业、物资、外贸、工商行政的系统管理。

7、城市土地与空间的管理。

8、城市劳动力成长、培养、安排、使用的管理,即劳动力再生产的管理。

9、与城市科技、信息,文化有关的经济指标管理。

10、城市自然资源和环境生态的保护与管理。

11、各类市场的统筹管理等。

扩展资料:

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实体,城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利用城市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城市内部经济关系,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协调本市经济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系,促进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计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规模、重点、结构等,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作出各种经济决策并组织实施。

2、协调城市经济和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的关系,组织专业化协作与经济联合,促进城市经济与区域及国家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

3、改革和不断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培育市场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4、建立优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5、实现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做到经济项目的选址与城市的规划布局相结合;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投资相结合;经济建设项目的“三废”与城市的环境容量相适应。

6、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7、制定城市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的技术经济政策、城市发展与用地政策、城市环境保护政策等等,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

8、搞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使之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经济管理

除了增长极理论 区域经济学还有什么,对于城市管理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1、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

这种经济中心既可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

2、网络开发理论: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

3、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4、城市圈域理论 :

该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

扩展资料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除了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学还有什么对城市管理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并发展的根本原因。区域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建树,均与区域经济差异有关。如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从不同方面解释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国际区域经济研究中出现了强调文化和制度因素的学派。一些主要来自地理学背景的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可用于解释生产的空间分布问题;经济空间只有放置于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之中,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半官方机构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制,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邻近性、根植性、隐含知识和学习、合作网络等,可用以解释经济的空间集聚现象[3]。区域经济研究的另一支脉胳来自主流经济学家的贡献。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对经济空间问题的研究中,基于规模收益递增和外部经济的假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他们的诸多观点均建立在数学模型分析之上,比较有影响的模型包括关于经济集聚形成的中心-外围模型,偶然事件影响模型,劳动力市场拉动模型,区域凝聚力和排斥力的一般模型等等[4]。在新近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忽视或冷淡了对20世纪中期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理论的关注。而这一理论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区域经济差异现象的客观规律性描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由于中国区域发展背景的特殊性,带来了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于中国实例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理论的核心是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

城市管理学区域经济学什么理论对城市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城乡关系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滞后是中国城乡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症结所在,并由此导出了通过重新发动城市化来解决城乡发展问题。还有一些学者主张靠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城乡问题。事实上,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2582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13 17:19:07  回复
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2、网络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13 19:20:20  回复
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实的基础。..(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13 23:41:54  回复
市居民住宅在内的城市所有理筑物的管理与规划。6、与城市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城市财政、金融、商业、物资、外贸、工商行政的系统管理。7、城市土地与空间的管理。8、城市劳动力成长、培养、安排、使用的管理,即劳动力再生产的管理。9、与城市科技、信息,文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