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什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化,希望中国能够在此次全球经济衰退中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显然已经落空。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响应,于11月9日晚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官方公布的标题数字为两年投资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5860亿美元),同时也标志着将近1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正式采取“积极型”财政政策。但是这个方案行之有效吗?中国经济前景又将如何?沃顿知识在线采访了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以及在华商界人士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最初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因为中国的银行受次贷危机影响甚微。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化,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下降使得中国的出口大幅减少,希望中国能够在此次全球经济衰退中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显然已经落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回落至9.9% - 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鉴于中国的净出口额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出口加上进口额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强,”因此中国显然不会对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免疫力’,”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张忠(John Zhang)说道,“中国经济的回落部分反映出这种影响。” 近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和更加严格执行安全标准等多重压力已经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遭受沉重打击,而当前的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纺织业、制鞋业及玩具业面临大规模工厂倒闭,今年,中国有半数玩具厂的车间已经停工。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目前的预计,中国经济的增速将从去年的11.9%减至2008年的9.7%,并将于2009年进一步减至8.5%。 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响应,于11月9日晚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官方公布的标题数字为两年投资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5860亿美元)- 甚至超过了中国针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的强劲措施的规模。这标志着将近1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正式采取“积极型”财政政策。 经济刺激方案的涉及领域包括交通和其它基建项目、医疗保健、教育、低收入人群安居工程、环保及推动技术创新的计划等。此外,政府还将放松信贷政策并计划实施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约人民币1,200亿元。 但是这项方案将行之有效吗?中国经济前景又将如何?我们采访了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以及在华商界人士的各种观点。虽然部分人士盼望政府能出台更多具体措施来拉动国内消费或支持小型企业,但是多数意见对此方案持积极态度。部分早期分析认为,刺激方案可能会带来2%或3%的经济增长,足以抵挡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此外,受访者指出中国经济中的许多积极信号,并认为全球经济危机实际上会给一些精明的中国企业带来机会,他们可以在国外进行有价值的收购。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压力下,中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将其多年的宣传口号转为现实:将经济增长引擎从出口转向国内消费。 对刺激的反应 正如往常一样,中国中央政府出台政策时,确切的细节不会明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须依赖于各省市政府的执行情况。今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会明确更多细节。尽管如此,在华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领导人对此方案都初步表示赞同。 世界银行(近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提出了一项财政刺激方案)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对此举感到“高兴”。他表示,“鉴于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和预算储备,中国在施行财政扩张政策方面占有先机。”他指出,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国内债务水平低,同时在近年内保持了财政盈余。 虽然最近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8.2%降至7.5%,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仍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史无前例的提高信心和经济增长的措施”大为赞赏。政策举动给市场传达的信号就是,政府将竭尽全力、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实现2009年的8-9%左右的计划增长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及其同事在11月16日的研究笔记中针对此次投入进行了说明:“如果没有这项刺激方案,2009年将有可能出现经济硬着陆(例如5%)。凭借这项财政方案,硬着陆的风险(即经济增长低于7%)已经大幅减少,我们相信……如果目前的政策方案被证明仍不充分,中国政府将会增加投入。”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个季度继续回落,到2009年年中触底之后,随着外部需求恢复及针对性的刺激政策开始奏效,将于2009年下半年将开始适度回暖。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主动地、有建设性地解决国内经济受全球经济下滑牵连的问题,并将外部经济危机转变成加强国内经济的一次机会,”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拉菲尔·阿密特(Raphael Amit)说道,“我认为这是相当明智的举动。” 尽管如此,有些观察人士仍对刺激方案的某些方面提出质疑。首先,观察家指出实际的新开支并不会象最初出现的数字那么大。结果显示,经济刺激计划的部分要素已经包含在预算计划内。此外,其中多数融资将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这从技术上来讲并非财政刺激。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杜大伟先生(David Dollar)先生在世行网站上如是指出。但是他在总体上对经济刺激方案强烈支持,他表示,“基本上,我认为这项刺激方案很好。” 位于上海的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的董事总经理雷小山(Shaun Rein)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国的农村地区带来切实利益。他还指出,这项计划的目的之一在于向外界表示中国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同时,他建议说政府应更多关注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因为他认为“小型企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雇主和贡献者,希望能看到更多鼓励中国创业人士的措施。” 针对方案最普遍的批评也许来源于其对基建项目的侧重。“目前的刺激方案特别侧重于基建项目,这是明智的长期投资,”沃顿商学院的张忠说道。但是他与其他学者都希望看到中国在刺激消费方面有更多投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大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这与较低的国内消费水平并不相称。“消费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在美国,相应的比例约为60-70%左右。”张教授说道,“因此,在刺激国内消费方面仍存在较大空间。” 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弗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指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雇员们会因为担心失业而害怕花钱,因此他们不太愿意消费。但是,从更基本的角度来看,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消费者特别倾向于为医疗和教育存钱,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相对落后的特点造成的。“在加强社会保障体制方面增加开支,将能在长期范围内减少预防性储蓄,并刺激普通家庭的消费需求,”张忠说道。 部分西方评论人士对经济刺激方案优先考虑基建项目而非刺激消费感到不满,英国的《金融时报》将本次经济刺激计划描绘成一次“错过的机会”。“这对于中国来说本是一次难逢的良机,可以将其经济发展模式重新指向消费,并争取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极大依赖。”该报11月10日的社论指出:“唉,可是本轮经济刺激并未打算拉动公共和私人消费。它的目的却在于,保持经济继续运转,直到可以重新开始出口为止。这是不会奏效的。”
中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中国有哪些利弊?
1、 对刺激投资、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政府“快速再实施”的总体要求,地方和地方部门迅速完善和落实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组织、政策、监督三大保障体系,加快项目建设。在中央政府扩大投资政策的推动下,全社会投资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今年1-9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比去年同期增长6.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国家鼓励和支持为主的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同比增长42-72%。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高1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2、 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建设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农村民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公路、沼气、危房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一大批惠及群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 今年中央政府的四批投资中,民生工程投资占50%以上。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改造农村初中校舍近400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27万套,新开工126万套。解决了227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47万户农村沼气工程、20万公里农村公路和10.3万公里农村电网建设。
3、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将继续把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任务。 例如,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投资,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自主制造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我们将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重要内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道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截至8月底,全国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
4、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为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础设施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哈尔滨、广州、武广、南光、贵光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铁路总里程近1500公里。 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近1500项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建成。道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综合考虑、科学开展灾后重建,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有半年,得失之间的远见与近思,我们如何看待?本期特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财科所所长史生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从投资、信贷、消费和宏观等层面深刻解析:4万亿半年报。
4万亿投资细节
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初显,半年间的投资细节值得审视。
《新理财》:去年为了挤上4万亿的经济列车,各地政府都期望能多申请项目和资金,您如何看待这个机遇?
史生荣:我认为应力求使4万亿资金安全、迅速、通畅地投向最合适的地方,国家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资金投向和用途;对资金投向使用情况进行同步审计,并定期全面公开审计结果,披露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审计机关的财政监督职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理财》: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成的项目可能越来越少,您说呢?
史生荣:所以应重点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对重要问题要严肃查处。比如,检查工程项目规划和立项是否符合中央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是否符合地方发展战略,对地区和部门项目安排不当、投资方向不符合的要收回投资,缴回中央国库,核减该地区、部门安排投资的数额。
《新理财》:中央的每个项目都需要地方配套,但地方配额资金缺口很大,这怎么解决?
史生荣: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新理财》:以前也发生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配套,导致设施长期闲置,下一步如何操作?
史生荣:我觉得关口前移、跟踪审计、公开透明是三个关键点。关口前移就是先看投资是否符合中央方向、是否及时开工、对“保增长”作用会怎样。跟踪审计的好处有两点: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处理,规范资金运作;另外,还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的层面上向各级党政机关及时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通过社会监督机制促进投资监管。
天量信贷解密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为4.58万亿,同比增加3.25万亿,已完成全年新增贷款计划(5万亿)的91.6%。此天量信贷背后意味着什么?
《新理财》:信贷增长是为了促进投资、活跃生产和消费,这么多钱投下去情况如何?
郭田勇:目前来看,中长期贷款(主要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和票据融资占据了新增贷款的绝大部分。我们都知道,政府的投资应该要能够拉动社会投资,同时能够帮助出口的企业把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再通过国内消费的增长来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个效果并不明显。
《新理财》:不容回避的是,天量信贷增长毕竟不可持续,在信贷大潮之后,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郭田勇:我觉得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密切监测。此次信贷增长,虽然在短期内并不意味着有通胀,但长期来看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
二是银行需要关注高额信贷背后的风险。虽然某些基建项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回收期较长,难以保证到期时的债务偿还能力。
三是未来信贷的投向问题。流动性贷款分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贷款,此次高额信贷中,中小企业贷款不到20%,这比预期所获得的贷款份额要少。
《新理财》:您刚才提到了信贷投向的问题,那么,下半年信贷投向应该是怎样的?
郭田勇:我觉得信贷政策应该更多地给高效率的企业以货币,从而提升企业与消费者的信心。此外,银行现在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和农业信贷等,切实引导信贷资金的流向,让资金流入真正需要钱的地方。
《新理财》:这也是对经济刺激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郭田勇:是的。只是单纯依靠投资来拉动GDP的方式并不具有连续性, 而信贷增长和投资扩张的速度能否持续尚无定论。当优质的基建项目贷款被银行瓜分完毕,对于基建的贷款力度可能会衰竭下来,而出口、投资和消费可能依然萎靡。所以,在信贷数量增长的同时,要保证信贷运用的效率和质量,要真正摆脱信贷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真正促进消费的升级,这才是经济复苏的着力点。
快打“消费补丁”
要使经济获得长效、稳定发展,最终还得让国民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协调运行。我们期待在促进出口恢复正常的同时,也更加期待“消费马车”跑稳跑快。
《新理财》:您认为未来的政策着力点是怎样的?
马晓河:我认为下一步宏观政策要从政府消费转向民间消费。应该把消费力更多地导向城市,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让他们购买指定家电产品也可享受同样的补贴政策,并对城镇低收入者给予购房补贴政策。
《新理财》:但我国目前消费率太低,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并非易事,您有何建议?
马晓河: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消费政策的限制。目前我们银行的政策多是生产性贷款政策,针对生产才能贷款,老百姓贷款来消费就难了。我们应该消除一些抑制老百姓消费的政策或者是制度安排,把这些障碍扫除掉,使贷款更多地转变成消费。比如金融领域可以加快改革,开辟一些金融新产品,让老百姓能为消费贷款。
《新理财》:我国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国内消费型经济是一个艰难的进程,您看呢?
马晓河:因为这涉及一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问题。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里面,如何让老百姓相对快地增加收入,调节高收入者,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是我国今后政策的主要目标。
《新理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我们还需如何去做?
马晓河:我觉得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继续大力推动投资,把一些项目尽快落实,多发一些国债,多搞一些民生工程。也许在农村修一条路,就会带来农民大量购买摩托车;也许再给农民增加一些消费补贴,还会带来农村消费的更快增长。
积极财政入手点
经济危机中有着生存之道,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入手点在哪里?
《新理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有很强的局限性,具体有哪些?
韩伟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约束和制度性约束两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制约着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在当前形势下,采取不可持续的高筑债台的手段将危害长期的宏观经济形势,这种草率的政策并不可取。
财政政策的制度性约束主要是指,制定财政政策应与一国的行政与制度能力相一致,一些应对措施可以超出现行的正常预算周期,尤其是当我们追求消费增长与增加市场对长期财政政策稳定性时,更应如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延误与滞后是预算过程的一个规律性特征,而在对经济危机下弱势群体的帮扶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极为重要。因此,建议中央政策应该与下一级政府的政策理解与执行同步进行,以确保实施的及时与正确。
《新理财》: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政府的实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您看呢?
韩伟森:政策应能区分出短期还是中期,短期政策致力于预测危机,中期政策目标应在于维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当前危机下,各国根据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没有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这包括需要依赖外援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促进事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消费,并避免影响经济增长的增税政策的出台。同时,选择性地消除无效消费和扩大税基等行为,因为有效的国民收入管理都将缓解危机对公共财政的不利冲击。
二是存在一定政策空间,但没有能力制定实施新计划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重点落实现有的消费计划。此外,发掘易于实施的新的财政措施,同时制定机动政策以便应对可能超出现有财政资源的经济危机。
三是拥有财政政策空间与实施管理能力的国家。这类国家的政策可以包括强化社会安全网的新型措施,或旨在加速长期增长的基础设施支出措施,以便在近期提供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刺激。中国就是这类国家的典范。
《新理财》:您认为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应注意什么?
韩伟森:我认为,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应注重短期刺激与长期平衡的关系,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短期与长期的交汇点是财政政策入手的关键,例如,中国可以从能源资源利用与污染整治方面入手,短期内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长期内也将有益于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逆势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能总是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一经实施,当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时,自主的扩张政策很难逆转,这将威胁长期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扩张应该及时,但不能过于贸然行事。一旦时机选择失误,财政干预将起到反作用
发布于 2022-07-21 13:45: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1 05:39:10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1 03:5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