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管理中二八法则的案例有木有啊,急急急···
从长期的投资组合所得的财富中,80%的财富来自于20%的投资。选择这20%的投资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选定之后,就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它们。
传统的智慧教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是二八法则却要你小心选定一个篮子,将你所有的鸡蛋放进去,然后像老鹰一样盯紧它。
受某些因素的驱使,人们总是倾向于购买“名牌"或者自己熟悉的商品,所以这就决定了20%,甚至少于20%的厂商,获取了市场80%的利润。
依据二八法则,那些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厂商,看起来可以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论,他们获得的利润是占市场大多数分额的,但实际上他们获得的利润却比小供应商还低。在经济学家眼中,这种现象是不符合规律,不应该出现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形却随处可见——显然,这种不平衡违背了经济学家的完全竞争模式。
为了能分到一小块市场蛋糕,所有的生产商都会力求改革,避免自己被“大鱼”吃掉。
可是如果了解二八法则,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那就可能得到或者逐渐扩展更多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那些以最少资金和人力投入,获得最大利润的公司,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扩大在细分市场中的占有率。它们可能是一家有较大规模的公司,或该细分市场里唯一的专业公司,也可能是该产业的全才型公司,他们的胜出,就是因为他们在该领域做得比其他公司好。
请教达人几个管理经济学案例
结合平日工作及所学,仅谈谈个人的理解:
1、书籍新版本推出的问题:
无论那种教科书类型的系列丛书翻版出版的时候,都会增加一部分的内容(比如罗宾斯所著的管理学第6版和第7版比较,后者增加了电子商务的内容)。一个学科的大框架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基础原理也是经过了时间的推敲,因此这些占了书中90%的成分不会变也没法变,可其余甚至不到10%的篇幅的变化吸引了消费者,因为这部分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化,这么做,是一种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做法。新版本推出的确会迅速将旧版本推入难销的境地,但是,即便萨缪尔森的的经济学教科书不翻新,我想还有别的学者的教科书会去翻新,读者选择的时候,除了权威,也会考虑进去这本教科书是否结合了最先进的观点和理念,因此,不断翻新教科书,某种意义上给了读者一种感觉:我的书,顺应时代潮流,即代表了权威,也代表了趋势。
2、出租车司机的问题:
假设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经济人。在雨天,诚然会多出很多很多生意,然而问题在于,如果雨天出车,同样也会增加很多不便利的成本(比如:雨天视野模糊,雨天路滑,开车速度受影响;雨天易堵车等)。任何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都是在做决策,出租车司机选择雨天是否出车也是在不断的做决策,很多司机并不习惯于雨天出车,加上理性的从经济角度考虑,雨天虽然有很多生意,然而也会途加很多成本,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值得(要考虑到出租车司机自己是不会去做一个数据统计,来算算雨天增加的收入会不会大于增加的成本,而只会考虑到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因此,大多数司机选择向习惯妥协。
3、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利润率高于汉堡包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这四个问题里面最不好回答的一个,因为原因很多很散,不好总结。下面我只例句出来一些理由,供你参考:(1)汉堡包原材料进入麦当劳的时候,是肉、生菜、面粉;产出的时候,产出了可以使用的汉堡包,经过了很长的生产流程,如果要保证质量,生产流程就需要施加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流程监督;然而可乐,进入麦当劳的时候,就是可乐原浆或者可乐粉,输出的时候,按照比例兑水而已,在这个环节,麦当劳对汉堡包的投入是高于可乐的。用这种角度去推,就可以看到,每一美元单位价格对应的汉堡包中凝结了很多麦当劳的成本;而每一美元单位价格对应的饮料中,凝结了更多的是麦当劳的品牌影响。
(2)麦当劳和肯德基成功的关键有二:一个是选址,一个事标准化。标准化对于麦当劳的成功功不可没,那么公司必然重视标准化的执行。这就说明,加工流程越长,花在产品上的成本消耗就越高。用这种方法去推理,我们就可以拿麦当劳的任何一种商品出来比较利润率。比如:鸡块儿的利润率高于汉堡包但是低于饮料。
此类视角,你可以分析出很多理由。
4、通用电气的问题:
朋友,我说了很多,前三个问题如果你满意,附加个留言,我继续回答第四个,如果不满意,我也不浪费你的时间。
第一次补充:
对于您的提问:个人感觉,经济学著作翻新的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产品周期理论的反应。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产品,在产品本身既定不变的亲体下都难免会经历一个从“明星类”业务,到“现金牛”业务,再到“瘦狗类”业务的过程,这样的周期或长或短,然而只要是商品,就难逃此规律。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叫做波士顿矩阵。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此书旧版本在金牛类业务期间,如果不退出新版本,那一定会因为其他竞争产品的出现而被迫步入瘦狗类业务。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改变产品本身,通过上文我谈及的不到百分之十的更新,来延长自己“现金牛”期限,从而不断的使这个产品有可观利润。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如果我推出新版,旧版一定难买”这个角度,因为无论你作为还是不作为,旧版的书早晚会完蛋。我们见过畅销书,可是什么时候见过畅销30年不败的书?(史记、圣经这种越老越值钱的除外)
经济管理学作业:高盛集团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国资委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股权对外转让,底价为10亿元。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资产约60多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另外,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3.89亿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国高盛集团、鼎辉中国成长基金Ⅱ授权,代表上述两家公司参与投标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
根据挂牌信息,此次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要求受让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国外资本、财务投资者、管理团队不变、税收留在当地。另外,双汇集团规定意向受让方或其关联方在提出受让意向之前,不得在国内直接或间接经营猪、牛、鸡、羊屠宰以及相关产业,也不得是这类企业大股东。闻讯,JP摩根、美国国际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国际资本展开了对双汇股权的激烈争夺。从受让者条件来看,本来JP摩根是最有可能获胜的。相比早有准备的JP摩根,进入较晚的高盛赢面并不大。因为高盛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双汇受让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销了双汇最大竞争对手南京雨润的IPO,并持有雨润13%的股份,而且在雨润董事会派驻了一名非执行董事,不符合竞标条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辉的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事实上并不符合双汇要求的管理资产500亿元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出者却是罗特克斯,实在有点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辉能够最终胜出,其竞标之外的运作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他们的理解,以万隆为首的经营管理团队,在此次股权转让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为此,高盛和鼎辉将目标锁定在了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身上。拥有双汇发展25%股权的海宇投资,其股东中有多名双汇高管。2006年4月24日,双汇发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资转让手上所有双汇发展股权的决定,如此一来,其他竞标方进退两难。另一方面,高盛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使出价在12~15亿元的JP摩根败北。2006年5月6日,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与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1.28亿股(占总股本的25%)全部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价款总计5.62亿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罗特克斯以25.72亿元共赢得了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60.715%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已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2006年6月1日,罗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价格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双汇停牌至今。关键人物双汇董事长万隆无疑是本桩交易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人。坊间传闻称,双汇此次产权变更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双汇的高管,特别是有双汇“教父”之称的万隆。众所周知,双汇集团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它的崛起却是以董事长万隆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来的,他们在公司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的身影。双汇在产权交易前,明确表示受让方必须是外资背景,此举将国内企业拒之门外,也引起媒体关于“国退洋进”的争论。据悉,中粮掌门人宁高宁与万隆曾就收购交换意见,但遭到后者的严词拒绝。而紧随其后的海宇投资转让双汇发展股份更是与管理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调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东当中有数名是双汇集团的管理层。综上所述,双汇的此次股权转让极有可能“动机不纯”,是一次曲线MBO。因为实际收购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罗特克斯,其背后的股东身份很难调查,不能排除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为财务投资者,高盛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退出,届时,如果有心人士增持,会很容易将双汇发展揽入怀中。点 评双汇集团在国内外拥有60多家国有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还进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业40强。既然是国内肉食品加工行业的老大,国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业绩稳健,双汇集团为何还要卖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走出国门的迫切需求。在双汇的当家人万隆看来,要保证“双汇”这个品牌不被吞并,保证双汇继续发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国际投行,凭借他们卓越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国际化发展,实现双汇占领市场走向国际的远期发展目标。高盛入主双汇,不仅“帮助双汇理清产权体系,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双汇的“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在具体的资本运营手段上,高盛与鼎辉联手成功击退大热门,主要是由于他们认清了中国国有企业中管理团队的特殊地位,并强势出击拿下了海宇投资。这才是这场交易中的胜负手。
发布于 2022-07-17 07:40:29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7 07:01: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7 06:4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