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金属-御民之辔翻译

本文目录一览:

驭民之术是什么意思

奴化臣民的创始人商鞅,所说的“驭民五术”指的是商鞅倡导的治国理政时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分别是:愚民、弱民、疲民、贫民、辱民。

商鞅,是秦孝公时代的改革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秦惠文王继位后,被车裂,不得不令人叹息。

商鞅推行变法,在其他方面更是有自己的主张,特别是体现在政治统治上。比如他倡导了御民之术:驭民五术。具体内容是:

一、愚民:

御民之术首先体现在愚民上。什么事愚民呢,即是要加强思想引领,让百姓毫无思想的主动性,而像一个机器零件一样昼夜不停周转,而机器的开关是国家的君王。

二、弱民:

弱民体现在削弱百姓的实力。日本的德川家康就说过类似的言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国强民弱,这样的国家才更好治理,当然正确与否有待论断。

三、疲民:

御民之术的第三点是疲民。何谓疲民呢?就是让百姓疲劳,比如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机疲于奔命,这样他们就没有心思考虑夺取政权,拉帮结派了。

四、贫民:

贫民的要诀是在一个贫上。无论古今,打仗是要花钱的,结党营私也是要花钱的。百姓没有了钱,自然也没有心力去制造混乱。

五、辱民:

最后一点,是辱民。这是商鞅的核心思想。辱民的关键点在一个辱字。让百姓自我感觉到羞辱,自我没有自尊心,以放下心段追名逐利,那么,主动权牢牢把握在国君手中。

管子 牧民 译文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 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译文】

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四维发扬,君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训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人民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四维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 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译文】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译文】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十一经

错国於不倾之地,积於不涸之仓,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於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於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於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译文】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向人们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向人们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强干办不到的事。不追求得不到的利。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所谓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就是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所谓把政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就是要令顺民心。所谓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就是要尽其所长。所谓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罚严厉。所谓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赏信实。所谓不强干办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所谓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所谓不可立足于难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所谓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骗人民。这样,把政权交给有道德的人,国家就能安定。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民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能作到令顺民心,威令就可以贯彻。使人民各尽所长,用品就能齐备。刑罚严厉,人民就不去干坏事。奖赏信实,人民就不怕死难。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无不成。不强使人民干他们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人民就不会抱怨。不欺骗人民,人民就拥戴君上。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译文】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乡不能治好;按照治乡的要求治理国,国不能治好;按照治国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为不同姓,不听取外姓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不采纳外乡入的办法;诸候国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象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气度。

驾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对你帮助。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单靠城郭沟渠,不一定能固守;仅有强大的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御敌;地大物博,群众不一定就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天下不怕没有能臣,怕的是没有君主去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无人去管理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晓天时,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材。

求文言文《管子》的一部分翻译

国家财富丰盈,远方的老百姓才能来归附;土地全面开垦了,人民才能留下居住;粮仓装满了,人们才会讲究礼义、节操;吃穿都充足了,人们才会追求光荣,抵制耻辱。——《牧民》

维系国家的四个支柱没有发挥作用,国家就一定会灭亡。——《牧民》

国家有四个支柱,一个支柱断了,国家就倾斜了,两个支柱断了,国家就危险了,三个支柱断了,国家就要发生内乱了,四个支柱断了国家就要灭亡了。倾斜了可以再正过来,危险了可以再安定下来,内乱了可以再疏通过来,灭亡了就不能再恢复了。——《牧民》

刑罚不能够让人民的意志感到畏惧,杀戮不能够让人民的心里感到服从。——《牧民》

让人民明白那些途径必然通向死亡,这要靠严格执行刑罚。让人民知道那些行为可以得到利益,这要靠落实恩德和赏赐。……严格执行刑罚,那么人民就会远离邪恶。落实恩德和赏赐,那么人民就会轻视困难。——《牧民》

把政务交给有道德的人,那么国家就会安定。认真种植五谷,那么粮食就会充足。发展蚕桑、纺麻,饲养家畜,那么人民就会富足。法令符合人民的心愿,那么国家的刑罚、法令就会施行。——《牧民》

不强迫人民做他们讨厌的事,那么欺诈、造假现象就不会产生。——《牧民》

驾御老百姓的缰绳,在于上层重视什么;引导老百姓走的门路,在于上层先做什么;号召老百姓跟随的途径,在于上层喜好和讨厌什么。所以君主追求的东西,臣民就会得到;君主爱好的东西,臣民就会享用;君主喜欢的东西,臣民就会佩戴;君主讨厌的东西,臣民就会藏匿。——《牧民》

坚固的城郭和深深的沟渠不能够凭借它来加强防守,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队不能够凭借它来抵抗敌人,宽广的土地和富足的财物不能够凭借它来赢得人口,只有有道义的人,能够在祸患还没有踪影的时候做好准备,所以祸患从根本上就不会产生。——《牧民》

行动迟缓的人会落在事情的后面(错过处理问题的时机),在财物方面吝啬的人会丧失他亲近的人,信任小人的人会失去士。——《牧民》

在上之所好恶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之”的意思是“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出处:《管子.牧民》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驾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2328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1:29:13  回复
。何谓疲民呢?就是让百姓疲劳,比如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机疲于奔命,这样他们就没有心思考虑夺取政权,拉帮结派了。四、贫民:贫民的要诀是在一个贫上。无论古今,打仗是要花钱的,结党营私也是要花钱的。百姓没有了钱,自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10:13:29  回复
有自己的主张,特别是体现在政治统治上。比如他倡导了御民之术:驭民五术。具体内容是:一、愚民:御民之术首先体现在愚民上。什么事愚民呢,即是要加强思想引领,让百姓毫无思想的主动性,而像一个机器零件一样昼夜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3:40:56  回复
令下达在流水源头上,就是要令顺民心。所谓把人民使用在无所争议的岗位上,就是要尽其所长。所谓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罚严厉。所谓向人民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赏信实。所谓不强干办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