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辽宁经济形势-辽宁经济增长

本文目录一览:

辽宁省朝阳市近几年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我这有09年全年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突破辽西北”和实现“奋战三年,再造朝阳”战略目标,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工作主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历史罕见旱灾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59.8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6.3亿元,增长16.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724元(折合2303美元),比上年增长17.5%。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各项税收31.2亿元,增长22.5%。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8亿元,增长31.8%;增值税3.1亿元,下降29.6%。全年地区税收收入65.1亿元,比上年下降4.6%。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亿元,增长19.4%;农林水事务支出17.3亿元,增长50.7%;教育支出16.9亿元,增长10.8%;科学技术支出0.9亿元,增长11.8%。

物价指数温和上扬。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2.2%,上涨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7.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5.6%,衣着类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3.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指数下降10.0%;轻工业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改革和体制创新力度加大。组建龙城新区,为实现区域内资源和要素的有效互补奠定了基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展开;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完成。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支撑朝阳经济的产业集群急需扩量提质,引进和建设的大项目还不多,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水资源短缺,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民生、稳定等工作任重道远。

二、农业

2009年,全市遭受特大旱灾,由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种植业的部分灾害损失。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现价,下同)208.4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8%,比去年提高了16.9个百分点。全市蔬菜产值57.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7.4%。

粮食大幅减产,保护地发展较快。全市粮食总产量64.6万吨,比上年减产88.8万吨,下降57.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减产较重的一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514.2万亩。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82.6:17.4。全市棉花总产量542吨,比上年下降50.1%;油料产量5222吨,下降74.3%;水果产量24.2万吨,下降14.2%;鲜切花38032万枝,增长1.4倍。全市蔬菜总产量319.7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棚菜产量193.7万吨,增长7.7%。

林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造林面积98.2万亩,受旱灾影响造林成活率为70%。其中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7.0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其中三北四期工程造林44.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16.6万亩。全年育苗面积1.4万亩,苗木产量达18681万株。2009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95.6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3150万株。

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继续加大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标准畜禽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102.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49.1%。猪、牛、羊、禽发展较快,其饲养量分别达到349.1万头、80.4万头、255.4万只和9596.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1%、9.8%、8.0%和23.8%。全市肉类总产量达4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2%。

农田基本建设如火如荼。在全省2009年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中,我市获市级优秀组织奖,凌源市、朝阳县、北票市获县级优胜单位称号,喀左县获县级先进单位称号。农村饮水安全、灌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全市各类农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45亿立方米,投入人工3600万个工作日,完成农建工程投资13.76亿元。全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73处,受益人口22.58万人;完成各类农田灌溉工程2583处,为高效农业配水工程2934处,其中保护地小区2183处,畜牧小区751处;完成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130万亩;河道生态工程治理面积2.2万亩,新修堤防280公里。

三、工业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工业系统积极应对,开拓进取,以构建“4+2”产业支撑体系为主要施力点,大力推进接链条、扩规模、促创新、保运营、壮园区、查资源六大行动,全力开展促开工、遏滑坡、保增长各项工作,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完成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0.5亿元,增长24.8%。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实现19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1%,增长34.9%;轻工业增加值实现1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增长17.3%。主要特点是:

县域工业持续保持增长,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62.9亿元,增长20.5%,比全市平均增长幅度高4.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4%,比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已成为带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民营工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完成546.9亿元,增长21.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8%提高到75.2%;民营企业户数达81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户数的92.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利润总额21.2亿元,比上年降低15.1亿元;利税总额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7.8亿元。

产销衔接形势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0.3个百分点,产销率为105.5%,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实现生产、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4%。137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亿元,增长72.7%;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817万平方米,增长38.7%,其中新开工面积601.8万平方米,增长47%;房屋竣工面积337.6万平方米,增长10.7%。全员劳动生产率11.8万元/人,下降11.3%。上缴税金4.42亿元,增长68.7%;实现利润1.14亿元,增长20%。

房地产开发业快速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企业开发楼盘由上年的65个增加到98个,房地产开发投资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5.8亿元,增长3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9%;竣工面积135.9万平方米,增长18.4%;销售面积210.1万平方米,增长52.4%;销售额39.3亿元,增长38.1%。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44.6万平方米,增长63%。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7.4亿元,增长35.2%;农村投资完成73亿元,增长40.4%。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2.9%;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下降4.5%;股份合作经济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下降45%;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92.2亿元,下降8.3%;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1.8%;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19.7亿元,增长59.5%;港澳台商固定资产投资0.9亿元,下降30.8%;外商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2倍;城乡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增长27.3%;其他内资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1.3倍。

按投资种类划分:建设项目投资39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房地产开发投资59.2亿元,增长37.2%;农村农户投资21.9亿元,增长11.9%。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6%;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307.5亿元,增长33.8%;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14.1亿元,增长1.1倍。

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4%。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到2009年末,全市有高速公路282.3公里,普通公路13450.7公里。2009年全年共完成普通公路固定资产投资7.59亿元。全市通油路行政村1349个,完成了省交通厅确定的村村通油路目标。全市共有公路桥梁90821米/3082座,其中:大桥以上24453米/106座。本年新建桥梁22237米/919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454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45173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021万吨,货物周转量388010万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2.7%、4.8%、-11.3%和-6.4%。

到年末,朝赤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总体形象进度99%,完成路面工程形象进度35%,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我市重点工程麒麟大桥9月10日竣工通车。全年建成了北票市台吉营、凌源市大河北、河坎子、朝阳县尚志、七道岭和双塔区孙家湾等6座农村客运站。锦赤铁路新线建设征地动迁工作全面展开,桥梁和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建设。竹林路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文化路、黄河路公铁立交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邮电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15.85万门,增长4.7%;城乡固定电话装机数80.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73.39万户,增长12.6%;年末互联网用户19.67万户,增长19.5%;全年发送特快专递39.3万件,增长11.2%。

七、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1.6%;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下降3.4%;有限责任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2亿元,增长19.4%;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增长33.5%;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6亿元,增长24.3%;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4.2亿元,增长16.9%。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2.7亿元,增长16.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5.5亿元,增长2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101.6亿元,增长19.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5.7亿元,增长14%。

八、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7332万美元,增长46.1%,全年出口创汇额37027万美元,增长5.7%。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浪马轮胎、金达钛业、飞马集团、百盛锆业,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是6896万美元、3636万美元、2997万美元和1428万美元,四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40.4%。域外招商引资完成329.8亿元,增长60.3%;向国外输出劳务2071人次,增长6%;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千人次,增长45.6%;全市旅游总收入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664万美元,增长43%。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运行状况良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3%,比年初增加85.9亿元,比上年少增7.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23.1亿元,增长13.9%,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少增33亿元;企业存款余额99亿元,增长29.1%,比年初增加22.3亿元,多增21.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比年初增加68.1亿元,比上年多增41.6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70.9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8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

保险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1269亿元,其中财产险承保金额1194亿元,人身险承保金额7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5.9亿元,下降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5亿元,增长26.1%;寿险保费收入11.95亿元,下降11.1%。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7.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4.52亿元,增长1.6倍;寿险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2.86亿元,增长17.1%。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7项,其中:列入国家4项,争取经费180万元;列入省科技计划41项,争取经费4040万元;列入市本级科技计划62项,落实科技经费1200万元。申请组建省级研发中心1个,总数达到11个。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5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49亿元。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28个,农业新技术20余项,重点扶持了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台了《朝阳市科技特派行动若干意见》,建立了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和科技特派员三级科技特派服务体系。选送了95名农民进入高等院校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147人。有54项科技成果获得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奖,有1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科技成果56项。其中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0项,4项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获奖金110万元。完成技术合同认定17项,实现技术交易额520万元。以朝阳科技信息网、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及专业服务协作网和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文献资料库、科技专家库“二网三库”为载体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得以完善,发布各类科技信息2500多条,收集600项最新工业科技信息项目。专利申请量222件,其中专利授权量82件,组织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争取省科技经费支持180万元。在辽宁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已完成研发中心基本条件建设,能够用于研发中心用房的面积将近7000平方米,已有12家技术研发中心入驻科技创业大厦。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新农合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有226.54万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3%,全年筹资总额2.27亿元,有143.5万人次通过门诊、住院得到报销补偿,受益面达到63.3%。我市以总成绩第一获得全省先进市称号。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健全。积极争取国债资金5140万元,自筹资金14107万元,对建平县、凌源市、北票市、喀左县4所县级医院、2所保健院和2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新增面积13.7万平方米。防治甲型H1N1流感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县两级政府储备呼吸机73台,购置达菲药品2552人份,争取并接种疫苗21万只,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重大、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屏障继续巩固,全年未发生重大疫情。完成了全市饮水解困工程水质监测和2000座卫生厕所改厕任务,我市获得省饮水解困工程水质监测先进单位称号。妇幼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77/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17‰,低于省控制指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门诊量达641.9万人次,增长13.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9.29%,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1.07%。

文化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大型评剧《赵尚志在1933》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获“参演剧目奖”。在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中获奖项20余个,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北票市图书馆、建平县图书馆荣获国家二级图书馆称号;朝阳县图书馆、喀左县图书馆荣获国家三级图书馆称号。龙城区召都巴镇、建平县张家营子镇、朝阳县波罗赤镇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双塔区桃花吐镇荒地村、龙城区向阳街道浪马社区、北票市东官营乡东官营村、凌源市四合当镇四合当村、建平县叶柏寿街道新工社区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文化先进村(社区)。全年共举办各种大中型文化艺术活动150余次,参与人员5万余人次。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到2009年末,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0处。牛河梁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启动。到2009年末,全市文物系统注册登记博物馆10座、纪念馆1座、私人博物馆1座。全市馆藏文物达21608件,其中一级文物99件(含国宝3件),二级文物476件,三级文物2886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采取有利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教师交流制度;市本级、建平、凌源实行了初中新生平行分班制度;全市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公费生招生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了75%。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共消除D级危房6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87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全市高考成绩优异,26241人报考,20219人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8900人,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市本级工程技术学校校舍扩建工程和中小学素质实践基地校舍翻建工程进展顺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课本费。全市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国家资助。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取得可喜成绩。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成功举办了朝阳市第七届运动会,整个运动会共设有20个大项371个小项,共有127个代表队5000名运动员参赛,参赛运动员、领队教练、裁判员和工作人员总数达到6000多人,是我市建市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共有22名朝阳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15枚奖牌,其中金牌8枚,创造了参赛人数及奖牌数的历史之最。我市运动员获得4个洲际以上冠军,为我市争得了荣誉。我市承办了2008-2009年度全国男排联赛、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全国青年男篮联赛,承办了辽宁省青少年曲棍球比赛、辽宁省少年柔道比赛。群众体育工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和承办了“格林特杯”全民健身日万人健身徒步走、“交通杯”朝阳市第五届公路自行车比赛,“华烨房地产杯”辽宁省老年人网球比赛,中国朝阳首届国际化石节“乐在朝阳”龙舟大赛暨辽宁省第三届龙舟锦标赛。2009年我市打入蒙牛“城市之间”这一全国性群众体育赛事的中国区总决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总决赛,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通过组织41次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体育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外部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十一、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市政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朝阳市区新建城市道路13条、12.15万平方米,改造5条、7.1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方砖20.5万平方米,道路维修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路灯668基杆。到2009年末,市区共有道路205条,面积365.4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44平方米,排水管道291公里,城市路灯6368基杆。

城市绿化环境不断改善。朝阳市区新增城市绿地23.1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17.5万平方米;新植补植乔木1.19万株、灌木38.4万株,栽花50万株。到2009年末,市区绿地面积达到894.8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11.5公顷,绿化覆盖率35.1%,绿地率25.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8平方米。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朝阳市区新建水洗公厕5座,无障碍设施改造9座,维修水厕24座,维修改造旱厕48座;新建和更新地下垃圾转运站18座。到2009年末,城市清扫保洁面积562万平方米,年生活垃圾清运量24.2万吨,年粪便清运量5.5万吨,共有旱厕163座,水厕46座,移动和环保生物公厕15座,垃圾转运站75座。

城市公交持续稳步发展。朝阳市区新开通15路公交车,调整公交线路6条,新建候车亭35个,增加站标47个,年营运里程1421万公里,到2009年末,市区公交营运车辆207台,营运网长度419.2公里,万人拥有公交车辆4.8标台。

城市燃气供应稳定增长。朝阳市区铺设管网20公里,发展煤气用户7000户,煤气用户达9.67万户,煤气供应总量1697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32吨,燃气普及率79%。

城建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全年共接收竣工档案174个单位工程,整理入库档案3784卷,形成重点工程照片档案484张,接待档案利用者553人次,提供档案1066卷。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编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加快“创模”进程奠定了扎实基础。根据年度减排计划,加强对31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和35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的日常督导力度。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640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0500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实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四通五零”服务,构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强水质污染监控力度,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凌河入市界王家窝铺断面COD含量为30.7mg/L,出市界面章吉营断面COD含量为26.2mg/L,出市界断面水质优于入市界断面。对城区建筑扬尘、三产油烟排放等影响城区空气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1天,达标率96%。开展“环境信访积案化解年”和“环境信访攻坚惠民百日专项行动”,对400多件信访案件进行办理答复,对39件重点疑难案件进行攻坚,处理率100%。完成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调查、水质监测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全年共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725万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42.6万人,较上年底增加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4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1.1%;非农业人口为99.1万人,占总人口的28.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3元,比上年增长9.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34元,比上年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尽管我市2009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农作物严重减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期造成重大影响。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一心一意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通过采取大力发展霜期农业、畜牧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等措施,确保大灾之年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达到5170元,比上年增长5.5%,总量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辽宁人是北方最优秀的,也是人口流入省

辽宁人口年净流入20万人 沈阳与大连人口流入数量大

核心提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研究者对东北三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东三省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净流入36万人,“六普”时净流出200万人。

但辽宁省的情况与东三省整体有所差异,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但是,如果对比辽宁省“五普”和“六普”可以发现,辽宁省人口聚集能力明显减弱。

2月28日辽宁省社科院发布《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从经济、社会、收入、保障、医药卫生等方面,对201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人口方面: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

蓝皮书指出,从东北三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来看,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人口净流入36万,“六普”时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但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

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值情况,“五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13:100,而“六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03:100。这一比值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省区域经济对人口的集聚程度。这一比值大于120时被称作强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10小于120被称作中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00小于110被称作弱人口聚集地区,小于100作为人口净流失地区。

解读:对比东三省“人口净流出”的情况,辽宁人口仍为净流入,尤其沈阳、大连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入数量大。

第2页 /(共5页)

35-60岁劳动力占比44%

辽宁的劳动力趋向老化。蓝皮书指出,从辽宁省劳动力的老化程度及趋势来看,2005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10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6.30%;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77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46%。

到2013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到988.8万人,所占比重降低到23.33%;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到1866.6万人,所占比重增加到44.05%。

说明辽宁省劳动力人口以中壮年为主,且年龄构成逐步趋于老化,且老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影响到辽宁当前经济的社会活动效益,更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就业年龄结构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能力。

但是,1982年到2010年间,辽宁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提高。198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6年,到2010年达到9.73年。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重在2000到2010年增幅明显,由2.18%增加到5.48%。

解读:劳动力的素质越高,表明内在资本含量就越大,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3页 /(共5页)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0年上升2.43个百分点

辽宁省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数为4996977人,相对于“五普”时的7393035人减少了2396058人,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到11.42%,15-64岁人口数为34239905人,占总人口比重78.27%,相对于“五普”时的31134171人增加了3105734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509441人,相对于“五普”时的3297206人增加了1212235人。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10.31%,较“五普”时提高了2.43个百分点。

从2013年辽宁省人口分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看,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9.13%,大连、丹东、锦州等市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超过20%。从人口老龄化速度来看,“六普”数据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系数从7.88%上升到10.31%只用了10年的时间。

从全国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6.96%上升到2010年的8.87%,10年只上升了1.91个百分点,而辽宁省10年间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

解读:人口老龄化会加大消费性人口比例,降低生产性劳动力人口的比重。目前辽宁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现状,要求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变。

第4页 /(共5页)

经济方面:财政收入预计2016年上半年企稳回升

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转型的一年,但同时也应看到,2015年辽宁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亮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辽宁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不降反升,社会发展仍保持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渠道;推出医改惠民十项重点工作,医保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棚户区改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反贫困工作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简政放权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然而,经济向好发展必然推动财政收入水涨船高,从2015年1-8月的财政收入走势来看,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收窄,预计到2016年上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收入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年初年尾最高 二三季度持平

从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人均收入数据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基本持平,第一季度往往明显高于前一年度任一季度的数值,且具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维持在6600元左右,第四季度达到6805.78元,到了2014年四个季度维持在了7200到7400元之间。

辽宁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呈现随年度递增的趋势。2006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69.6元,到了2014年达到29081.8元,名义增长180.5%。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从各项收入来源的变化角度看,城镇家庭人均年度总收入中,工作性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已经由2008年的59.95%下降到2013年的56.91%,而经营净收入则呈现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9.37%提高到2013年10.79%。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在拓宽家庭收入渠道上多倾向于自主创业或者兼业方式。

总体而言,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以转移性收入为辅,经营净收入占比呈增长趋势。

第5页 /(共5页)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制度改革将产生积极影响

《蓝皮书》表示,从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数据看,在绝对值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均呈增加趋势。

如2009年国有企业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470元,事业单位职工为34004元,机关单位职工为35318元,到了2011年三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均突破40000元,到了2013年除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44011元以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均超过45000元。

但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方面,三者既存在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平均增幅均呈下降趋势。且同期相比,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如2012年三者平均工资增幅分别为9.96%、8.32%和5.53%,到了2013年分别为7.82%、6.37%和3.31%。不同之处在于,国有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有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形走势,并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17.11%,随后下降到2013年的7.82%。而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基本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

《蓝皮书》表示,2015年6月开始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降低了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了基本工资比例,有利于优化工资结构,并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分配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等,这些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措施,将对2016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医疗卫生方面:辽宁医务人员薪酬占医疗支出比例不足30%

蓝皮书指出,在我省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被严重低估。辽宁省医务人员的法定薪酬在医疗支出中的比例不足30%,与其人力资本投入不相适应。

护理人员与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更低,符合卫生系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新医改以来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在实践中也未能完全实现其政策初衷,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加之医患关系未见明显好转,学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意愿不高。

2015年全国各省GDP的排名次序怎样?

2015年全国各省GDP排名如下:

扩展资料:

2015年重庆、贵州、西藏增幅超10%

增速方面,31省区中有23地GDP同比增幅超过7%,超过10%的有3地,分别为重庆、贵州、西藏。2014年GDP增速GDP同比增幅超过7%有26个,高于10%的省份有五个,2015年地方整体增速呈小幅下滑趋势。

2015年山西GDP同比增幅3.1% 官方: 实属不易

特别要注意的是,山西及辽宁的经济增速再次放缓,2014年山西以同涨幅4.9%的成绩垫底。2015年GDP增速进一步下滑至3.1%,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山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东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处于最困难时期。山西省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结构积极变化,民生进一步改善,实属不易。

2015年辽宁增速3%为全国倒数第一 创下23年以来最低值

比山西情况还糟糕的,便是辽宁省。根据统计数据(1993年到2015年),辽宁2015年3%的GDP增速也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辽宁2014年GDP增速为5.8%,根据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辽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增速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还低0.1个百分点。

辽宁省长陈求发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新世纪以来辽宁省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辽宁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投资和工业出现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2015年各省份名义GDP排名 两省负增长(表)

再谈怎样看待“十三五”面临的经济形势

再谈怎样看待“十三五”面临的经济形势

王金瑛

(2016年4月26日)

关于怎样看待“十三五”面临的经济形势,是国内外关注度最高的一个问题,是人们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很难回答清楚的一个问题,也是政府最操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曾发过两篇博文予以阐述,但总觉认识不到位。在这里,再发一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根据2015年10月12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6年3月17日,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的数字,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

(2)年均增速达到7、8%。尤其是2015年,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6.9%的增速。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如发达经济体年均增长2.4%-2.6%,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长4、8%-4.3%相比,我国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0、5%。

(4)从产业竞争力看,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5)从科技实力看,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从设施看,4G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

(7)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

(8)从交通条件看,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2014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9)从国际竞争力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自2012年起稳居世界第三位。

(10)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据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美国则为15.3%。2015年1—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30%左右。正如德国《商报》所言:“中国经济每一个变化都牵动全球的神经。中国已主导者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明显提升”。

2、怎样看待2015年的经济形势

全国两会期间,中外记者在形势方面提了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有的问,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近20多年最低。政府对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有的国外记者提出,中国经济的硬着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提出,中国经济已经拖累了全球经济和市场;有人还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风险策源地。

近几年,辽宁、阜新经济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辽宁2015年的GDP增长只有3%,在全国各省区排行中垫底。“十二五”时期,阜新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2亿元,年均增长4.3%。其中2014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增长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2亿元,增长1%。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下降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负增长。

对2015年的经济形势怎样看?这里有一个用怎样的视角来看的问题。我想,应以两个新视角来看。

第一个视角,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

(1)速度变化,就是在经济平稳运行当中实现了速度变化。从主要宏观调控指标看,中国经济体现在“四个稳”上。一是经济增速比较平稳。去年全年GDP增长6.9%,符合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速在7%左右的区间。在全球经济体当中,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位居前列的,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二是就业保持稳定。去年一年我们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1000万,实际上是1312万,所以就业应该说是比较稳定的。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四是物价涨幅平稳。CPI全年上涨只有1.4%,属于温和上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变化,但是它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

(2)结构在不断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贡献已经高于投资,消费贡献率达到66.4%。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已经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0.5%。

(3)动力在转换。从增长动力看,中国经济表现出“三个持续”,一是新动能持续增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二是改革持续深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局面;三是民生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为改革发展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厚的根本动力。

第二个视角,就是今年3月24日,克强总理李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应从整体、走势、长远三个方面看中国经济。

一是看整体。克强总理讲,去年中国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就一个10万亿美金的经济体而言,能达到6.9%的增速,是在高基数上的增长,而且又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的。

二是看走势。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具体体现在六个“升”上:一是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二是价格总水平有所回升。三是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四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五是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六是市场预期有所回升。

三是要看长远。克强总理讲,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仍然在世界的中后位,它本身是差距也是潜力,尤其在中国的中西部还有巨大的回旋空间和余地。中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经济学家迟福林讲,十三五中国有“4张王牌”:第一张是经济结构调整空间,三产已超过二产,占到50%以上,以后其比重会更大;第二张是城镇化,十二五中国城镇化率为56%,到十三五末要达到60%;第三张是消费升级,会由40%升到50%;第四张是服务贸易升级,到十三五末要达到16%以上。

从整体、走势、长远上看,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辽宁省GDP为什么会这么低,一年比一年低。如何才能改变辽宁省的经济抓狂

对于辽宁2016年一季度经济负增长,我们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首先,我们看一下辽宁经济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根据辽宁统计数据,2015年辽宁城市化率67.35%,人均GDP为65521元,比上年增长3.1%,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520美元。按现在流行的说法,辽宁处于中高收入水平,离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约13000美元)只有一步之遥。2016年一季度经济负增长的情况看,辽宁似乎陷进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辽宁经济负增长是什么原因呢? 2015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苗头,15年辽宁GDP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12976.8亿元,增长7.1%。由于第二产业下降幅度不大,全年仍保持增长。 但是到了16年第一季度,第二产业下降幅度过大,总体抵消增长,而造成总GDP下降。这或许就是所谓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阵痛。 那我们看看辽宁是怎么阵痛的? 辽宁三次产业占GDP比重,2014年比重为8.0∶50.2∶41.8,2015年比重为8.3∶46.6∶45.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是第三产业比重仍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 健康的产业调整是一二产业缓慢增长,增速低于第三产业,最终一二产比例不断下降,三产比重不断增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走的基本是这条路,三产比重最后高达七八十。这也是发达国家今天环境为什么好的原因?想想伦敦当年被可是被称为雾都,其实应该是雾霾之都! 现在的问题是,辽宁经济结构转型阵痛时间有多长,第二产业会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够到底?从发改委今天涨油价来看,乐观估计,今年能够到底。但是如果全球经济继续疲软,那就很不好估计时间了。 而且,辽宁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人口负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2‰,60岁以上人口占20.59%。这才是真正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长期来看辽宁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那么辽宁经济负增长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吗? 辽宁经济全国排名可以说明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辽宁省是2014年经济第七大省,2015年滑落至第十位。要知道1978年,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为229.2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辽宁的经济结构在调整,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调整,这个调整不只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包括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辽宁经济总量排名的不断下滑正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可以说,未来的5年对中国来说是关键的5年,如果能够顺利保持平稳增长,那么大约10年后,中国能够顺利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虽然社会上流行GDP无用论,但是GDP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却能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4月29日更新 中国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到时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将是汽车的普及!10年后,中国的汽车年销量将接近4000万辆,汽车保有量约4亿量,基本平均每个家庭有一辆汽车!目前中国的汽车销量是2400多万量,大于美国和日本销量总和,但是汽车保有量只有1亿多辆,只是美国汽车保有量的一半(PS:美国真的是一个开挂的国家,平均每个人快有一辆汽车了,大家的理由是在美国离了汽车什么也干不了,再说个题外话,美国驾驶员的让行确实很好,辅路让主路,车让行人!中国的路怒族那么多的情况下,真不知道以后路上是个什么情况,估计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或许更长才能在中国形成良好的驾驶氛围!

辽宁的经济和发达程度在全国属于哪等的?

根据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辽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已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GDP增速相比,辽宁目前排在倒数第一位,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还低0.1个百分点。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2321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8:48:22  回复
对2015年的经济形势怎样看?这里有一个用怎样的视角来看的问题。我想,应以两个新视角来看。第一个视角,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经济。(1)速度变化,就是在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2:00:23  回复
015年辽宁增速3%为全国倒数第一 创下23年以来最低值比山西情况还糟糕的,便是辽宁省。根据统计数据(1993年到2015年),辽宁2015年3%的GDP增速也创下23年以来的最低值。辽宁2014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3:23:17  回复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加之医患关系未见明显好转,学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意愿不高。2015年全国各省GDP的排名次序怎样?2015年全国各省GDP排名如下:扩展资料:2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