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书法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
书法是经过我国上千年的传承下来的,最具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代表了当代各个年代的艺术气息。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传统延续下来的,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其具有“三性”与“三境”两大特性。
那么,中国书法有什么发展前景呢?
其实电脑的普及确实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书法艺术还是与我们的生活不可分离的。只是它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来诠释着它的伟大。书法艺术不会消逝,只会愈演愈烈,愈加繁盛,可以说,只要中华文化不丢,中原文化不失,书法就不会没落。
日常生活中书法艺术也很常见,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定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在何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软件中的字库,其实也是人写的字库,不可能万年不变。此外,书法主要是一种艺术,他发展到现在并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所以,书法是不会被淘汰的。国家现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国书法在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收藏书法未来趋势
当代书法收藏,被认为是价 值 洼 地呢,比较有潜力的,像启体传人李传波、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当代行草大家李成连等几位老师的书法作品。
这幅便是李传波老师的作品《卜算子 咏梅》升值空间不容小觑。
如何判断艺术家的艺术品的作品走势与估价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书画市场,大部分都是通过底下交易,所以当时的书画的价格很低。中国艺术品拍卖起步于1992年,经10年的孕育发展,终在2003年出现拍卖数量激增、成交量放大、成交价格暴涨的火爆态势。近几年,拍卖公司激增,专业或兼营书画拍卖的企业近千家,书画年拍卖近800场。随着市场迅速发展,拍卖公司也出现优胜劣汰的整合和调整。市场资源逐渐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北京嘉德、瀚海、华辰等几家公司占北京书画拍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一些实力较小、信誉较差的拍卖公司开始被淘汰出局。
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两大产业是最火的,分别是股市和房地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一夜间就成了百万富翁。我们先不管他们是投资还是投机,至少这两大产业成了商家最大的投资渠道,当时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再加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资金受大环境的影响就会发生流动,以上都是这两大产业一飞冲天的原因。而在九十年代有另外一个投资渠道也正在慢慢形成,那就是艺术品市场,而书画是艺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跟前面两大产业相比艺术品市场还显的很弱小。当时拍卖公司、古玩市场是艺术品市场主要组成形式。随着市场的带动拍卖公司纷纷成立,而古玩市场一直都是人们买卖艺术品的主要途径。
拍卖公司规范经营,拍卖市场持续攀升,也造就了逐渐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前几年股票、房地产等金融市场低迷,很多民间资本撤出转向投资书画,这是引发书画市场短线上扬的因素之一。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止跌回稳,书画市场的部分资金回流金融领域,客观上弱化了书画的投资热潮。
某拍卖行经理认为,与股市的资金规模相比,目前的书画市场实在是太小了,就以书画拍卖为例,一年的交易额也就是120亿元左右。深沪两市2006年交易额是18.35万亿元,日均交易503亿元,书画市场和股市完全不成比例。
前几年大家都说股市成了泡沫经济,专家称之为熊市。因此大量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向了书画市场。特别在2004—05年书画市场突然爆发,出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但是正当收藏家大大量资金放入书画市场时,有好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在大爆发的背后影藏着虚火。到了2006年,股市也开始爆发,导致大量的资金开始从书画市场流向股市,因此进入了一个低潮。有人表示担忧,也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
从2005年的火爆到2006年的低潮,大部分行内专家都认为,书画市场步入了调整期,而这个调整期可能会贯穿2007年。于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春季大拍,人们又不禁纷纷揣测中国书画市场能否在今年一改颓势从而走出低谷。纵观目前结束的几场迎春拍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书画已有“回暖”迹象。 专家认为不管现在市场怎样,名家的书画仍然有不断的升值空间,特别是古代书画是藏家最好的选择。
书画艺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有分析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80后、90后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是今后社会经济和消费者的主流。今后中国的家庭将会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元素来装点生活,那么艺术品和书画作品必将需求量很大,书画艺术投资进入正当时。
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般认为,帖学和碑学是中国书法的两大流派。在书法千余年的发展中,两者虽有兼融,却互成格局。清以前,帖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占据主流地位。清以后,碑学兴起。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以及康有为提出“尊碑抑帖”后,在一个时期内碑学成为时代主流书风。它与之前历代书家对碑派的学习借鉴较为隐讳明显不同的是,一些书家开始正式提出和探索碑帖结合的问题。沈曾植、于右任等便是这一探索的代表。但书家们并未形成碑帖结合的理论体系,在探索实践中也未建立起明确的技法标准。
当代书法应走向何方?不外乎三种路径:一为帖学传统的守正创新;二为碑学传统的守正创新;三为碑帖结合的新路子。前两种是为诸多书法大家所实践并有所成者之路径,但历经不同时代的丰富和发展,两大传统各自从书法美学体系、技法规则(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均已大为完备和成熟。目前,虽有新的时代条件及书法环境之促动,亦少有创造性发展之大空间。而这种书法生态现状,却为开创碑帖结合的新路子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碑帖结合是在汲取两大传统要素基础上的创新性探索,既符合“兼容性”和“互补性”的艺术发展规律,也为当代书法的大发展、大突破预示了方向。
碑帖结合有多种实现形式,可与不同书体形式结合。在书法诸体中,草书与碑学风貌距离最远,最具实践之难度,其实践价值亦最大,正所谓“夸度越大,创新程度越高”,故引碑入草应为碑帖结合之高级形态。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书法大家李志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这一发展趋向,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将碑派书法之内核及精神植入草书,使草书从笔法、结体到风貌为之大变。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虽尚未十分完美,但其所开创的方向及积累的实践经验、技法规律,足以为后辈接续完善和拓展引碑入草的崭新书风提供了基础。
纵观中国书法史,任何一种书体和书风从开始萌芽到发展成熟,都需要历经岁月的多重砥砺和洗礼。引碑入草,作为一个新的书法流派,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旦形成,就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那么,就需要一代代书家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笔墨实践功夫,不断去体悟、去丰富、完善和发展它。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重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
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关于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议论很多。这种议论在许多方面源自于对“中国画”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争论中人们会发现,中国画的道路无限宽广。文人水墨的传统会继续延伸,工笔重彩也会有新的生存空间。在创造方法上,以古开今是一条路,中西融合又是一条路,用探索、试验的方法探索水墨和重彩,也应该得到鼓励。
油画艺术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和中国现实需要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社会作用。中国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努力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他们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钻研西方古典油画技巧与适应中国民族审美趣味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问题之二是,如何在西方主流艺术已经疏远了古典油画甚至整个油画这一表现样式时,继续保持对油画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问题之三是,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给写实的油画提供广阔的市场,艺术家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失去探索的锋芒与锐气。其实市场问题不仅涉及油画,也关系到中国画与雕塑。中国画市场的混乱造成艺术市俗化倾向的发展,在技巧普遍有所提高的同时,艺术格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降低。雕塑面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需要,成为当前的热门艺术。但雕塑的艺术质量问题很使人们忧虑。主管城市雕塑的政府官员和一些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城市雕塑艺术的健康发展。看来,城市雕塑要真正做到宁缺毋滥,阻力仍然不小。近几年来,美术教育尤其是新兴的设计专业发展很快。各高等美术学院纷纷扩大招生,每年名额成倍地增长。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做的背后还有经济的考虑,因为学生人数越多,学校收入越丰,而目前国家的拨款往往使学校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可是,美术院校招生如此大规模的扩展,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素质,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隐患。看来,像整个国民教育一样,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当作一种产业对待,而应视作或应主要视作国家的公益性事业。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要靠在一定的场合中展示出来,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影响人们的精神素质。这展示的空间主要是美术馆。美术馆的功能主要有两项:长期陈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和展示当前的美术创造成果,而前一项是主要的。美术馆往往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艺术创造成果的凝聚,代表整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水平。有数千年文化艺术遗产的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系统陈列古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大的憾事。所幸的是,陈列20世纪以来我国美术成就的中国美术馆的改建和扩建工程,已经列为国家计划,可望几年内完成,我们希望系统陈列我国古代美术的美术馆的也早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最后说一说美术史论的建设问题。美术的各个门类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建设作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美术史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不少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出版了不少新的学术著作;各院校每年培养出数以百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术史论人才。在活跃的美术出版物上,也不断有新的史论研究和批评文章出现,这些都应该得到肯定。但是,美术史论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是:史论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缺少统一的规划,政府相应的投资不足,基础研究力量尤其薄弱,培养史论人才的美术教育机构(美术院校和美术研究机构)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亟待改进。还有,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必须重视对东方艺术、对周邻国家古代和当代美术的研究,可是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至今尚未真正开始。总之,史论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大关注和重视。
回过头来看近十来年国内外的美术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充满了变革, 又有许多异化,这是当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艺术中的折射。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心情很复杂,有欣喜,又有忧虑。当然,我们自己要有所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并认真研究和思考新问题,还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路。
发布于 2022-07-16 00:0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