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2、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 3、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都制定了哪些扶持政策,国家为什么这么做?
- 4、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让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居住环境、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网络等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开发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项目,促进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政府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各种补助资金,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但要在较短时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难度非常大。要制定更加切实有力的支持政策,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紧紧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力量,扎扎实实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支持政策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政治制度,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中央的重大方针。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坚持把加快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配套,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近些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有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好,有的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难以执行。今后,中央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和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出台一些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措施。有了支持政策措施,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是要真正把支持政策措施及时、配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这样才能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其他地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讲,最主要的还是应当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内在动力和活力上,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发展才有后劲。内外力量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发展才能快速、持续和稳固。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大胆创新,有的方面甚至走在全国前面,只要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改革,就应当大胆探索、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着力培养当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特殊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产业。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加快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一批高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等产业基地,切实执行资源税收共享和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带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项目审批核准、投资、税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应实行差别化政策给予特殊鼓励和支持。
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贫困问题不解决好,众多人口没有脱离贫困境况,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就无从谈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应当把扶贫开发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要优先解决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采取更加特殊、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国家和各方面扶贫资金,实施针对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特困人口的扶贫攻坚,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五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保障作用的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水利、供电、供水等大型项目,力争早见成效。优先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果,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山区和贫困地区,民生事业落后状况最为突出,严重影响这些人口的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民生事业没有大的发展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方式没有大的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也就难以取得实际成效。要把改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优先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基础建设。坚持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以及交通、供水、供电、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增加投入。用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各种补助资金,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国家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成果。
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1、树立新的思想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已证明,凡是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和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都能把握时代脉搏,变机遇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对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助推经济腾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目前,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难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
社会公共设施欠缺、陈旧,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仅是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缩小欠发达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举措。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对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一些民族地区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大,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快等,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德政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扶贫帮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总量小、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其中资金不足是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即“人民生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民族教育力量薄弱、医疗卫生事业落后、通讯能力低下、人才队伍匮乏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都制定了哪些扶持政策,国家为什么这么做?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近年来又优先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资源开发项目,并实行投资倾斜,引导国内外资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2、加强民族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基本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通过无偿发放农具、发放生产资金、减免农业税、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树立新的思想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已证明,凡是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和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都能把握时代脉搏,变机遇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当前,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有的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指标;有的过分强调任期内的“显绩”,片面追求短期化发展目标等。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制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
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财政收入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既注重经济增长,又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同步推进。
二、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对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助推经济腾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目前,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难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社会公共设施欠缺、陈旧,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等。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实施“安居工程”、“畅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一系列惠农工程,着力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本生产建设。
抓好以乡村道路、通讯、能源、饮水、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基本生活建设;抓好以植树、种草、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抓好以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仅是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缩小欠发达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举措。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对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一些民族地区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大,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快等,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的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让各族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
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要大力发展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结构,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
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
4、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扩展资料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和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国家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明确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二、是实施一系列文化工程,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全国民族院校普遍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吉林等省建立了24所高等和中等艺术院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发布于 2022-07-15 18:47:53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5 12:5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