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润率略高风险事项-利润率过低有什么风险

本文目录一览:

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我来说说,企业纳税风险的大小因企业的状况不同而不同,它既决定于企业周围的客观因素,也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主观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 重要交易的过程没有企业税务部门的参与,企业税务部门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 企业缺乏适当的程序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 除继续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账簿进行纳税检查外,税务机关越来越多关注记录企业交易过程的资料。 交易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

例如: 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供货方的纳税人资格有效控管,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企业在重新改组销售模式过程中,因未能有效评估纳税的影响,导致后来销售模式改变后增值税税负大幅度上升,企业销售毛利润率下降。 企业采购汽油、办公用品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少抵扣进项税。 对企业来讲,越不经常发生的交易行为,纳税风险就越大,如兼并、资产重组等事项;而像原材料采购、商品销售、融资等日常交易行为的纳税风险相对就会小。

2、遵从风险 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企业未能及时更新最新可适用税收政策系统。 企业未能对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做出适用税收政策判断。 企业缺乏外部机构对自身纳税义务的指导性重新检讨制度。 遵从风险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经过数年生产经营后,发现自己应该享受到的低税率优惠而未享受,导致多年按照高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对外提供应该缴纳营业税的劳务,却错误交纳了增值税,导致需要补交营业税和罚款,并且需要和税务机关协调解决多交增值税问题。 企业对外支付专家费用,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导致补交罚款。 遵从风险是所有企业纳税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与防范

如何认识和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内容,其中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环境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而使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的风险。可以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离开了风险因素,也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至今,已经达到经济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也因为此,风险有呈扩大化趋势。在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企业既可能踏上鲜花与黄金铺成的七彩路,也可能坠入黑暗的市场陷阱与沼泽中,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轨道,构建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主观原因

一是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四是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p#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敢于冒风险。风险与收益同在,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企业不敢于冒风险,那可能会失去很多契机,因为风险的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但同时,企业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财务风险:

(一)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企业不能为了持续的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大肆投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二)选择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有成竹,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三)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以下投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首先,企业筹资应选择内部积累,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其次是发行股票,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外部筹资最后的选择是向银行借款,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程度。

(四)采取适宜的借款策略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不应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实践,应慎重考虑。虽然有时借款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有时可以改善现金流量,然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应明确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借款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无法确定,企业就无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借款,何时不应借款,只有这样,才会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致因盲目借款而导致财务失败。

(五)保持盈利能力

如果盈利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企业就要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增加资金,减少债务,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六)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

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流动性使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则清偿能力越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还要合理安排资金。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分别有哪些?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

(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如对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营销部门的销售费用、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等设定警戒值,侦查企业财务运营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4、加强资金管理

(1)、合理调动使用资金。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

(2)、细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于确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某客户赊购商品的最高额度,是根据客户的经济实力和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这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水平;第二,做好账龄分析。这样有助于明确目前的收账重点和程序,从而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严格审批坏账损失,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积极参与客户破产善后事宜,尽量减少损失,仍然要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

5、实施债务重组

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困难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债权人同样有两种选择:一是强制执行债权直至债务人宣告破产;二是接受或提出债务重组。而债权人愿意与债务人进行资产重组不外乎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不能按既定条件全额偿还所欠债务,但是债务人可能有能力按较低的条件来还债。对于债权人而言,即使从债务人方面所收到的资产的价值比应收回的债权的价值小有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二是缓解债务人暂时财务困难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善财务状况的希望,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有可能对债务人造成较大的冲击,致使债务人原本是暂时的财务困难滑向永久财务困难的境地。一旦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只能按比例享有个别追偿价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价值只占原有债务价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债权人采取的立即求偿措施损害的不仅是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本身。所以,当企业发生严重亏损,陷入债务困境并处于破产清算边界时,企业应尽力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对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债务重组计划,包括豁免部分债务、降低债息率等等。

比如,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债转股”计划,即将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转化为企业的股权,就是一种典型的债务重组方式。通过债转股,债权人将原有的债务转化为企业自有资金的组成部分,增强企业的自身资本实力。在股份制企业的改造重组中,利用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筹资还债,在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后,使其投资者成为企业的股东。债务重组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为企业减压,增强活力,而且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可能会使债权人的权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债权人的破产风险,因此只要债务重组的损失不超过企业直接破产造成的权益损失,债务重组的实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6、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公司制企业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在财务上享有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及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投票权,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利,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决定权;对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权;有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方案的拟定权;对公司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权等。公司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人员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公司财务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权限范围内财务经理有权对日常财务经营活动,包括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具体财务制度等进行决策,其他人不得随意干预,同时董事会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1822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09:57:35  回复
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2:15:08  回复
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6:30:31  回复
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二)选择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2:47:41  回复
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企业在重新改组销售模式过程中,因未能有效评估纳税的影响,导致后来销售模式改变后增值税税负大幅度上升,企业销售毛利润率下降。 企业采购汽油、办公用品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少抵扣进项税。 对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