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裕资本和金融资本哪个好-博裕资本背后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国内哪一个大病筹款平台比较好?

(1)水滴筹

水滴筹是国内知名的大病筹款、大病救助平台。宣传名气较大,朋友圈大部分的筹款链接都来源于水滴筹平台。

这平台平均筹款金额:72亿÷63万=11429元,可以立即发起筹款,简单且无需审核,这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的确是个福音,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简化了程序。

(2)轻松筹

轻松筹是国内最早的众筹平台,平均筹款金额:255亿÷253万=10079元,后来屡爆丑闻平台信息不对等酿祸,主要归于“法律监管空白”、“涉嫌非法集资”、“平台抽成2%并不会告知捐款者”等诸多质疑,逐渐地,筹款效果大不如前。

(3)无忧筹

无忧筹相对轻松筹、水滴筹来说,宣传力度不够大,但平台官方平均筹款金额达到六七万,相比其他两个平台更有效,更容易达到筹款预期,所以说,选对平台很重要。

(4)网上爱心筹款

目前网上有很多爱心筹款的平台,比如水滴筹、轻松筹等,这些平台都是公益性质的平台,不需要收取手续费。

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属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方式发起筹款,通常筹款需要提交个人信息和就诊等资料以保证真实性。不知道如何操作的也可以申请让客服进行协助。

(5)媒体或单位的爱心捐款

如果患者有工作多年的单位,或者是值得报道的对象,就可以考虑通过这些方式来筹款。

一般人际关系较紧密、人性化程度高的单位更容易发起捐款。

而要利用媒体来进行募捐,最好患者本身具有新闻价值,比如患者平时乐于助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患者是特殊职业,如一线官兵,如今突发大病,家庭困难等。

中国十年后哪些资产会暴涨 房子or股票

中国十年后哪些资产会暴跌或暴涨?

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中国经济的下滑,流通性紧张等,十年后中国哪些资产会暴跌或暴涨?

在未来十年,人们将看到史上最强的世界经济。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驱动世界经济,会将一个更大的蛋糕呈现在每一个主要的经济体面前。

本世纪之初,世界经济总量是32万亿美元;金融危机前,是62万亿美元;到了今年年末,可能要达到82万亿。

所以,尽管有金融危机,尽管英国美国乃至欧洲都曾深陷本世纪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世界的经济发展仍然向前发展,其主要的驱动力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中国经济的下滑,流通性紧张等,十年后中国哪些资产会暴跌或暴涨?

十年后暴跌的东西:

十年后的资产

1、房子

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因此,现在高价买的房屋放到十年后非但不保值增值,还会严重贬值!

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

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

中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土地财政”政策,随着“地王”时代的结束,“卖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开始转变思路,将逐渐从“土地财政”向“物业财政”模式转变。

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征收’物业税”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这无疑会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为家庭财富的吸引力。

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钢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的社会中坚是60后、70后的这批人,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无疑是整个社会中最强的,市场上购买别墅和豪车的基本上都是这批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现在拥有不止一套高档商品房,而这批人的后代恰恰都是“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

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谭!

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5%,可能会有大量老年人住进老人院(“独一代”以一对四,无力照顾这些老人),老人们住进老人院后会产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许今天的许多老新村在十年后因人气太少将沦为“鬼村”。

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

2、现金

纸币贬值是必然的,财经作家宋鸿兵举例称,80年代中期,保险公司向他的一个朋友卖保险,说等到2015年朋友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币的保险金。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

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现在在北京,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的打的费。

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你以为你就可以退休吗?如果你把这1000万存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再过10年,可能只值40万,再过10年,可能只有几万了,可见纸币贬值的速度有多快。

2014年的100元人民币,购买力是2004年时候的几分之一?去麦当劳,买到的东西也许差不了多少,但买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训班,差别就大了。2004年的时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3500到4000元;好地段差一点的小区,新房子当年是6000元一平米,现在至少要3.5万了。

目前M2增速是13%,社会财富年增值官方数据是7%(GDP),扣除地方虚报的水分也许只有6%左右,13%-6%=7%,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真实通胀率。100元钱,连续乘以10个93%,就是10年后的购买力,你算出来了吗?相当于今天的48.4元。

这种计算的前提,是不爆发经济危机。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M2增长为27.7%(当年GDP增长8.7%),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真实通胀率大约是19%,现金的购买力理论上一年就打了个8折。

而这样的年份,正是绿城地产宋卫平这种“赌徒”,从崩溃边缘翻盘大赚,成为超级富豪的年份。我们的钱,就这样聚集到了富商的手里。

所以,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即便你存余额宝,做银行理财产品,也低于7%的年收益,相对于7%左右的真实通胀率,你的财富还是贬值。资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达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钱的企业破产了呢?这个风险显然非常高。

亿万富豪如果不做投资,30年后可能要吃救济。其实不光是人民币和美元,纸币从来都是贬值的。

3、阿里的股票

10年后,阿里的股票价格是3美元还是4美元?虽然今天看起来,仍然在80美元以上徘徊,高不可攀。想想它的大股东雅虎吧,阿里未来也充满变数。

科技企业,历来“富不过三代”。崛起于个人PC时代的微软,到了互联网时代还能支撑,但到了移动互联时代,比尔·盖茨就被无情地扫地出门了。但这仍然救不了微软,衰落仍将继续。

崛起于互联网时代的腾讯,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时候,幸运地抓到了微信。未来10年,科技领域又将发生巨大变化,阿里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都将进入他们面临的“第三个技术时代”。这种挑战,他们能应付得来吗?

毫无疑问,肯定会有掉队者,而这种企业的股票,将以暴跌收场。知道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投资科技企业了吧,他是长期投资,需要有稳定的预期。李嘉诚也是如此,偶尔玩玩科技概念,只是为了迎合他的“红颜知己”周凯旋。

14年前,阿里巴巴还只是由18个人初创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今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电商、金融、无线通信等多种业态的“产业生态圈”,旗下坐拥10余家子公司,而其眼中最重要的资源--“阿里人”(员工)已经扩容到26000多人。

灵敏应变、超强执行力一般在小企业比较容易实现,但是,阿里巴巴已经拥有超过2万员工,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阿里巴巴希望日益庞大的身躯能继续保持像创业当初18人团队时那样敏捷,并且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创新。但谁都知道,要让大象跳舞是件很困难的事。

阿里巴巴是中国式商业思维的结晶,而亚马逊却有着天生的全球化基因。阿里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将与和亚马逊展开竞争,这将继续考验阿里巴巴这一中国式的互联网公司能否经得起全球市场的考验。

二十年来,亚马逊不仅将自己打造成了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同时还建立了完备的物流体系,这对于亚马逊继续在零售方面大展手脚大有裨益。同时,亚马逊从基础技术与硬件入手,打造的AWS与Kindle都被证明是行业颠覆者,展现出其创始人贝索斯的远见。

阿里巴巴网络退市后,借着回购雅虎股权的契机,阿里巴巴进一步引入“国家队”,参与普通股认购的机构中包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两家中国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博裕资本与中信资本,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旗下负责股权投资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对于马云来说,左手牵着中投、国开行这样的中国最重量级国资公司,“嫡出”身份将一举摆脱那种令人不安的日子。2010年,马云也曾高调宣称“只要国家需要,随时把支付宝献给国家”。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国字号资本的注入,不仅解决了其资金问题,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背书。但背后隐隐显出的国有化可能性,对于平台以外的所有人来说,都绝非好事。

阿里巴巴的多平台开花、巨大渠道优势及高利润率,确实是吸引国家级投资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阿里以颠覆者、搅局者的身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持续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同为“国家队”的银联的利益,双方摩擦不断并已多次升级。如何处理好与这些握有政策和体量优势的国家队成员的关系,也是阿里目前必须考虑的。

目前,阿里依然享受国家在自主创业、电商税收及跨境电商等领域的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同时可以利用自己在电商领域已有的地位,在各地、各领域与政府进行谈判。例如,阿里最近推出的“耕地宝”产品,就是将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过程变成了互联网产品。

但政策红利能够持续多久?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型平台来说,其自身造血盈利模式已经成熟,其所要应对的,不仅是优惠政策撤销后的资金投入,甚至有可能需要做好反哺地方的准备。

私募大佬排名

私募大佬的排名?

Carlyle:全球前5 PE,Buyout (“控股收购型”)和 Growth(“成长型”)都做,各个行业也基本都覆盖。

淡马锡:新加坡国企,钱多,一二级市场都看,一级市场主要做成长型,TMT行业看得比较多。

MBK:韩国起家PE,之前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中国区老大走了,自己去开了fund,加做Nexus Point Capital。目前应该是韩国项目多一些,当然中国也会看。主要做控股收购型,大部分行业都看,但是由于是并购导向,互联网之类的企业不太看。

中信资本:中国本土PE,钱多,资源多,控股收购型为主,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在大陆地区投资非常活跃,属于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本土PE。最近投过的项目包括顺丰、麦当劳等。

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专注于亚洲市场,主要做控股收购型,看的行业也是除了纯互联网之外基本都覆盖。

华平:全球前10 PE,主要专注于成长型,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不过最出名的应该是他们在互联网、新消费领域的投资案例,比如最近在进行的58同城的私有化、前段时间接盘神州租车等。

软银:起源日本,孙正义嘛,大家肯定都知道,阿里巴巴是他最出名的项目之一了。成长型为主,行业的话,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为主,而且他的打法是搭建一个大平台,里面包含了各种他们投资的科技企业,最终远景估计是要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了。当然最近的wework,uber,OYO等,让很多LP对孙正义的投资逻辑产生了怀疑。接下来如何发展就拭目以待了。

PAG:专注于亚洲,控股收购型和成长型都做,并购型稍微做得多一些,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了。最近做的项目包括乐信、珍爱网、盈德气体等。

L Catterton:主要是做消费品行业,比如饮料、啤酒、食品之类的。

Blackstone:全球排名第一的PE,在全球市场非常活跃,但是过去几年在中国活跃度一般。以控股收购型为主,投的行业偏传统一些,过去2-3年在中国应该是收购了一家包装公司和一家物流仓储公司。

KKR:全球前5 PE。青岛海尔、现代牧业等经典案例就是私募大佬刘海峰之前在KKR时期投的,后来刘大佬自己去开fund了,叫做德弘资本 / DCP Capital。类型上控股收购型和成长型都做,并购型做得多一些,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了。

高瓴资本:从AUM来讲,现在是亚洲最大的PE。一级和二级市场都看,一级市场以成长型为主,但是也会做控股收购型,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最出名的应该是他们的TMT组和消费组,投过京东、格力、百丽、喜茶等大家熟知的公司。

方源资本:本土美元基金,创始人唐葵也是私募界的出名的大佬之一,做成长型比较多,投过很多互联网行业,比如360金融、猫眼、老百姓、房多多等。

春华资本:本土美元基金,创始人胡祖六博士,应该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他们也是投互联网行业比较多,和阿里巴巴关系极好,经常一起做项目,和阿里一起投过的项目比如哈啰单车、大搜车、百胜中国等,春华资本也投资了蚂蚁金服。

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国际大投行旗下的私募业务,刘海峰大佬在加入KKR之前,曾在这里待过。主要做成长型项目为主,行业上除了互联网之外,基本都覆盖,近期比较出名的项目应该是飞鹤。

Goldman Sachs PIA:也是国际大投行旗下的私募业务,比较低调,不太经常看到他们的新闻或者碰到他们的人,不过高盛在金融圈的名声足以让他们在私募领域里也有超强的deal sourcing能力。他们做的项目也是以成长型为主,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投过的项目包括聚水潭、口子窖等。

CVC Capital Partners:全球前10 PE,在亚太区域主要做控股收购型项目,各个行业基本覆盖,投过的项目包括俏江南、大娘水饺等。

Silver Lake:全球前20 PE,在亚洲貌似做东南亚项目和印度项目比较多,没太听说他们做了什么中国地区的项目。经评论知友提醒,他们曾投资过阿里巴巴的Pre-IPO。

Bain Capital:全球前20 PE,基本只做控股收购型项目,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比较出名的是他们的医疗行业组。

EQT:欧洲起源PE,做控股收购型项目为主,但是在中国不太活跃,比较出名的项目是老百姓。

Affinity:和PAG、Baring有点类似,属于专注于亚太区域的PE,但是somehow没有看到过太多他们近期投资的项目,经评论知友分享,Affinity曾在2016年的时候投过今麦郎。

弘毅资本:联想旗下的PE,曾经一度引领风骚,在中国本土PE中大放异彩,但是后来据说表现没以前好了,比较出名的项目,像途牛和pizza express好像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厚朴投资:中国本土PE,创始人方风雷也是中国投行界的元老之一。主要以成长型项目为主,各个行业基本覆盖,科技、消费、地产等行业关注较多。出手非常大,之前投过蒙牛、中国银行等大项目,前段时间还跟上面提到的高瓴资本在抢格力。

博裕资本:目前来讲,应该是中国本土表现最优异的私募基金了,近期比较出名的投资是猿辅导、KLOOK、完美日记、网易云音乐和快手等,历史上也投过中粮肉食和同程旅游这样的典型案例,他们投的消费品、互联网和医疗行业多一些,以growth为主。

中金资本:也是券商系基金,在国内非常活跃,所有行业都覆盖,以growth为主,最近投了聚水潭、比亚迪半导体、凯乐士、小鹏汽车等。

鼎晖投资/CDH:中国本土PE,前身是中金/CICC的直接投资部,从fund类型上来讲已经非常完整,包括PE、VC、地产、夹层资本等等,比如他们最近刚完成了第五个夹层资本基金的募资,达到了80亿人民币的规模,这也是中国截至目前为止最大的夹层资本了。PE方面的话,以成长型机会为主,覆盖的行业包括消费品、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医疗、金融、能源等,比较出名的项目包括蒙牛、双汇、链家、分众传媒以及奇虎360等。

德弘资本 / DCP Capital:上面提到私募大佬刘海峰后来自己出来开fund了,就是指DCP,首期基金规模就募到了25亿美元。从项目类型上来说,既看控股收购型项目,也看成长型项目,行业上来说主要包括消费品、工业技术、医疗健康、农业/食品安全、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TMT等。虽然成立时间不长,2年多左右,但是已经投出了多个项目,包括启明医疗,MFS Technology,远东宏信,中粮肉食等。

CMC资本:中国本土PE,创始人黎瑞刚,江湖人称黎叔,大家应该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名字,属于政界+传媒界两边都吃透的大佬。CMC Capital刚成立的时候,应该是专注于黎叔本身最擅长的文娱领域,不过后来看的行业也慢慢拓展,现在基本文娱,科技和消费品都看。专注于成长型机会。在中国投资界非常活跃,经常能看到他们投资的新闻,比较出名的项目包括完美日记、猿辅导、乐其电商、快看漫画等等。

TPG:全球前10 PE,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很活跃。以growth为主,各个行业都覆盖,比较出名的项目包括中金、摩拜单车、维金信科、深圳发展银行、和睦家医疗等。

GIC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的国际投资机构,以growth为主,各个行业都覆盖,投过的项目包括瓜子二手车、点融网、微盟、菜鸟网络、以及“著名的”瑞幸咖啡。

General Atlantic / GA / 泛大西洋投资:全球前20 PE,过去两年在中国比较活跃,以growth为主,各个行业都覆盖,但是以高科技和消费品为主,比较出名的项目包括最近正在进行的58同城私有化、自如、西瓜制造商等。

Nexus Point Capital:提到之前MBK的中国区联合创始人出来开的一个Fund,就是这个。在香港和上海都有办公室,只做并购型项目,专注于mid-market,最近做过的项目包括台湾的汉堡王和几家医疗领域的公司。

博裕资本投资是骗局吗?

出不了那就要注意了,平台准备跑路,保存好你的平台交易账单聊天记录就有希望要回投资款!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1544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7:32:28  回复
们面临的“第三个技术时代”。这种挑战,他们能应付得来吗?毫无疑问,肯定会有掉队者,而这种企业的股票,将以暴跌收场。知道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投资科技企业了吧,他是长期投资,需要有稳定的预期。李嘉诚也是如此,偶尔玩玩科技概念,只是为了迎合他的“红颜知己”周凯旋。14年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