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苏联的改革之路
苏联有3次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农业方面——体制改革,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种植玉米运动。
工业方面——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企业都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他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
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暴露得日益充分。
究其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
其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害怕改革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动摇其权力基础,因而改革逐步收缩,出台的改革措施被取消,致使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
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
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联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历史上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大致有两种一个是不断集权加大经济干预力度,另一种是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进行适度调控。新经济政策就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反正就是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一条路线。
后来该走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经济模式几乎每个工厂的生产经营都由国家调配,这种模式是苏联短期之内崛起但副作用极强,于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开始调整逐步向企业放权,减少对经济干预,改革措施前期效果显著,但由于改革触动苏联特权阶层利益(勃列日涅夫本人也是)最终改革停滞不前,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他推行更激进的改革,但错误的将改革方向有经济转向政治,最终失败。
扩展资料
苏联(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CCCP),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12月26日,代表们象征性举了手,苏联最高苏维埃自行解散,标志着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从现实和法律上正式结束其存在。
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且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
参考资料:苏联-百度百科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首先在改革思想上他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其次把私有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主张以激进、冒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其三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严重失误;其四是“公开性”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其五是外交指导思想混乱;其六是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其七是排除异己,按个人意愿组建能够贯彻自己政治路线的领导班子;其八是改革没有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
赫鲁晓夫:其失败在于只是在斯大林模式上进行了局部修改,但这种修改无法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斯大林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他的改革仅仅只是修修补补,虽有一定成效,但总体没变,所以失败。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新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也称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苏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前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21年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后,苏联改革了经济体制,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代替高度集中的总管理局体制,以托拉斯代替总管理局,以经济核算制代替国家包干制,初步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权限。但是,随着斯大林战胜了党内反对派和五年计划的实施,权力日益集中,到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①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1932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改组为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另设轻工业、木材工业和森林工业等人民委员部。到1941年,分管工业的人民委员部增至25个。各人民委员部的职权是:制定或审批、检查生产、财务和基建计划;组织材料和技术供应;产品的推销和调拨;任命厂长、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等。各人民委员部重大业务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属于人民委员。②国家通过下达繁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来控制和管理企业。③管理经济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杠杆。④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需生产基金由国家拨给,所得利润基本上悉数上缴,亏损由国家补偿。⑤在产品分配上实行统一调拨制。企业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拨给,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体制之所以在30年代形成有其客观历史条件,起过积极作用。当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但是,它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使企业没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结合,构成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征。它使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受到阻碍,使千百万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并使个人崇拜越来越盛行,使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难以及时纠正。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体制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知识点
对于大部分的20个世纪,苏联相抗衡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尽管苏联的中央命令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市场自由主义截然相反,但苏联人在本世纪中叶发表的快速经济发展使该体系成为可行的经济替代方案。1个
但是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并进行了各种改革以恢复停滞的经济之后,苏联最终垮台了,它承诺可以替代西方资本主义。在集中的经济计划帮助刺激其本世纪中叶的增长的地方,苏联为分散经济权力而进行的零星改革最终破坏了其经济。
重要要点
苏联于1991年12月26日正式解散,当时苏联解散,该地区的共产主义时代政策也停止了。2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受到削弱,这是共产主义政治和经济方向的最初推动。
但是,不久之后,这种经济体系就无法在全球舞台上竞争。随着公众对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改革和格拉斯诺斯特政策的不满,苏联最终失败了。3
苏联指挥经济的开端
1917年,俄国沙皇被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的革命团体推翻,他们进行了战斗并赢得了随后的内战,在前俄罗斯帝国的边界内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五年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对治下汇集州的联邦共产党。1924年开始,与约瑟夫·斯大林掌权,指令性经济特征的极权控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会定义苏联的大部分剩余20个世纪。4
苏联指挥经济通过发布指令,设定社会和经济目标以及制定法规来协调经济活动。苏联领导人决定了该州的总体社会和经济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共产党官员控制了该国的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
共产党声称拥有掌握一个可以与任何西方市场经济竞争并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的社会的知识,从而使其控制合法化。官员们管理着集中化生产和分配计划所需的大量信息。在经济活动的各个层次上都建立了层次结构,上级对计划任务的规范和参数具有绝对控制权,并设定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奖励。(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见:市场经济和命令经济之间有什么区别?)
快速成长初期
最初,苏联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缺乏开放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引导经济活动导致的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苏联经济发布了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的5.8%(GNP)一九二八年至1940年,5.7% 1950年至1960年,以及5.2%(从1960年至1970年)。(在1940年至1950年之间下降到2.2%。)1
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主要是由于以下事实:作为一个不发达的经济体,苏联可以采用西方技术,同时强行调动资源来实施和利用这种技术。苏联以牺牲个人消费为代价,高度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使苏联进入了快速现代化的时期。但是,一旦该国开始追赶西方,它借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力影响就会很快消失。
增长放缓与改革的开始
苏联经济开始摆脱模仿的发展模式时,变得越来越复杂。在1970年至1975年之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放缓至年均3.7%的速度,而在1975年至1980年之间,增速进一步降至2.6%,对苏维埃领导人而言,指令经济的停滞变得显而易见。1个
自1950年代以来,苏联人就意识到诸如指挥经济效率低下之类的长期问题,以及如何采用发达经济体的知识和技术可能以牺牲创新型国内经济为代价。像尼吉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50年代后期实施的“ Sovnarkhoz”改革那样的零星改革,试图开始将经济控制权下放,使“第二经济体”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事务。5
然而,这些改革撕毁了指令经济体制的根源,赫鲁晓夫在1960年代初被迫“重新改革”,恢复集中控制和协调。但是随着经济增长的下降和效率低下的日益明显,在1970年代初期重新进行了部分改革,以允许更多的分散的市场互动。苏联领导层的困境是在一个以集中控制为核心基础的社会中建立一个更加自由的市场体系。
《改革与崩溃》
这些早期的改革未能使日益停滞的苏联经济恢复活力,到1980年代初期生产率增长降至零以下。6 持续的糟糕经济表现导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领导下的一系列更为激进的改革。戈尔巴乔夫(Gorbachev)试图维持社会主义理想和对主要社会目标的中央控制时,旨在分散经济活动并向对外贸易开放经济。
这种被称为“改革”的重组鼓励了个人的私人激励,创造了更大的开放性。Perestroika直接反对命令经济的先前等级性质。3 但是,获得更多信息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对苏联控制权的批评,这不仅是对经济的批评,还包括对社会生活的批评。当苏联领导人放松控制以挽救步履蹒跚的经济体系时,他们帮助创造了导致该国解散的条件。
虽然重组改革开始时似乎是成功的,因为苏联的企业利用了新的自由和新的投资机会,乐观很快消失。严重的经济收缩是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特征,那将是苏联的最后几年。2个
在日益严重的经济混乱中,苏联领导人不再有权干预。新授权的地方领导人要求中央政府有更大的自治权,动摇了命令经济的基础,而更多的本地文化特征和优先事项则优先于国家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和政治统一的破裂,苏联于1991年底瓦解,分裂成15个独立的州。(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利与弊)。
底线
苏联命令经济的早期力量是其迅速调动资源并将其引导到模仿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活动中的能力。然而,通过采用现有技术而不是自行开发技术,苏联未能营造出导致进一步技术创新的环境类型。
在经历了伴随着高增长率的追赶期之后,指令经济在1970年代开始停滞。1 在这一点上,苏联体系的缺陷和低效率已经变得显而易见。各种零星的改革并没有挽救经济,而是破坏了经济的核心机构。戈尔巴乔夫彻底的经济自由化是棺材的最后钉子,局部利益很快就揭开了建立在集中控制基础上的体制的结构。
从¥3000交易红利开始
与持牌和受监管经纪人进行股票指数,商品,金属和能源的外汇和差价合约交易 。 对于所有开设了第一个真实帐户的客户,XMTrading会提供 3000日元的交易赠金, 以测试XMTrading的产品和服务,而无需任何初始存款。 了解 有关如何从PC和Mac或从各种移动设备进行交易的更多信息。
发布于 2022-07-08 17:28:21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9 03:25: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8 16:42: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9 01:25:44 回复